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4(2 / 2)

加入书签

五场考试结束后, 已经到二月下旬。

冰河融化, 万物复苏, 柳条抽出了嫩黄的芽儿。

县试的成绩是五场考试的“平均分”,谢彦场场第一,毫无疑问地拿到了县案首。

县试结束后, 尚县令邀请参加终场考试的考生共进晚餐, 八人一桌,每桌八道菜。

八个人八道菜, 不算丰盛, 胜在量多,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些菜钱不是县里出, 而是要考生自掏腰包来分摊。

也就是说, 名义上是县令请客,实际上还是考生买单。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ī????u???è?n???????????????????则?为?屾?寨?佔?点

酒席安排在了县衙的食堂, 满满当当挤了十几桌。

每个人的座位都是按照考试的名次安排的, 比如说,谢彦是县案首, 便被安排坐在了尚县令的左边,第二名坐在了县令的右边。

现代人跟领导一起吃饭,在吃饭前都会让领导致辞,古代人也一样,尤其是这种庆贺“顺利通过县试”的终场酒,更少不了县令大人的致辞。

尚县令举人出身,做县令之前便是一直教书的,以前云林县书店卖的《四书》,好些都是出自他手。

这次是他做县令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县试,吃终场酒之前,他洋洋洒洒讲了一刻钟的“心得感悟”,最后勉励在场的考生备战府试,拿一个府试案首回来,为云林县争光。

接着便是觥筹交错……

学子们个个都来敬尚县令,尚县令喝的东倒西歪地回去后,酒席也散了。

谢彦喝了稍许的酒,在秦路的护送下回家。

大老远,便看到谢府的门口张灯结彩,走近后看到所有人都在门口迎接他。

门口的地上满是爆竹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显然是刚庆贺不久。

谢彦朝站在中间的金氏行了一个礼,在旁人看来,大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老子在这里呢,不朝老子拜一个?我可是准备了六两银子的红包的,不拜的话不给!”谢怀安见谢彦无视自己,怒的吹胡子瞪眼。

谢彦接过了所有人赠送的红包就是没接他的。

在这大喜的日子里,谢怀安不便发火,显得很是无奈。

几天之后,谢彦得知,屈学政亲自过问了“云林县科场喧哗案”,余延作为一个童生,竟然诬陷学子夹带,扰乱科场纪律,被判坐三年牢,永久不得参加科考。

余延交代出了“方如花让他这么干的”,县衙只得把方如花抓了起来审问。

方如花是方如玉的姐姐。

无论是尚县令还是谢怀安都心知肚明——定是方如玉让自己姐姐这么干的。

但方如花很讲“姐妹之情”,没有把自己的妹妹招供出来。

她也被判了三年牢,其子女不得参加科考。

方如花有自己的成算,她自己的肚子“不争气”,只生了两个女儿,以后不能指望她们,还得靠瑜哥儿。

故而她打定主意不把自己妹妹牵扯进来,就是不想影响谢子瑜的科考之路。

谢彦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布帛小抄,只要把这个“原始数据”交给屈学政,让衙门的人比对笔迹,不难查出这是谁的手笔。

他没看过方氏写的字,但可以猜想这布帛十有八九出自方氏。

他很想交出去,让方氏自食其果……

但谢子瑜还是个孩子,而且没有任何劣迹,他真的不忍心毁了他。

他内心纠结,最终决定留下这张布帛牵制谢怀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