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5(2 / 2)

加入书签

昔日繁华的州城已长满杂草,残破低矮的墙也为苔藓覆盖,举目望去,尽是一片萧索。

来过的人叹气,没来过的人唏嘘,“造孽啊。”

往前几百米,路边多出晾晒的草,众人吃惊地朝远处望去,火把的光照不了太远,但一簇簇新绿的嫩苗整齐的铺满了一大片地。

梨花说,“往前一大片都是我们种的庄稼了。”

“全是你们种的?”

“是啊,到了奎星县,你们也能种出庄稼的。”梨花给她们信心,“无论在哪儿,只要有地,咱总能活下去的,而且比在城里更自在。”

隋氏附和,“是啊,城里人把人分三六九等,村里没那么多规矩,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行。”

平日过得战战兢兢的,冷不丁听到这话,众人有些不信,问道,“种出来的粮食算谁的?”

隋氏看向梨花,后者站起身,声音清脆而洪亮,“种出来的粮食是你们自己的。”

“粮种呢?”

在益州,官府免费发粮种,不知十九娘会怎么做。

梨花说,“我们的粮食都是自己种的,诸位缺的粮种少的话我赵家替你们出,多的话就算我赵家借你们的,收了粮食还八成就行了。”

“开出来的地怎么算?”

还没到奎星县,大家已迫不及待的开始谋划了。

既然这样,梨花站去推车上,高声说起接下来的打算,到目的后,大家先修缮房屋,等有了遮风挡雨的地就分些人手出来开荒,伙食的话一起煮,能腾出时间干活。

担心大家哄抢厨房的活,梨花说,“每天要煮几百人的饭不容易,能胜任的可以私下来找我,人多的话就根据大家干活的快慢来。”

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同,这样能避免有的人占着坑不做事。

时间长了,肯定会招来其他人的不满,不利于大家的团结。

这时,有人缓缓举起手,“什么都不会的怎么办?”

“事情多,总有会的,实在不会就学...”梨花说,“只要肯下功夫,学不好也没啥的。”

真有那愚笨的就出力气,梨花早就想过了,毕竟不是族人亲戚,起了龃龉不好,所以尽量把活分细些,让每个人清楚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这样就能减少矛盾了。

她道,“到了新地方,大家就是邻里,遇事好好说,别动不动就生气,毕竟咱从益州出来是为了过安稳日子,整日喊打喊杀的不好。”

“有人故意挑事怎么办?”

“找村长。”梨花说,“村长会处理。”

说到这儿,梨花突然意识到光有村长还不行,感染瘟疫的抱团闹事,村长根本应付不了,想维持村里稳定,必须有能制住闹事者的力量。

因为冤屈一旦得不到声张,人心就凉了。

于是,她顿了顿,“我既收了益州兵的粮,断不会弃你们不顾的。”

至于怎么立规矩,立什么样的规矩还得跟人合计合计。

等队伍休整时,她叫李解去边上商量这事,李解沉默了许久,“要不叫大壮叔来?”

赵大壮将山里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给新村人立规矩这事于他应该不难。

“他走了山里怎么办?眼下望乡村常有难民侵扰,他不帮忙看着点,难民越过望乡村闯到隐山村就坏事了。”梨花道,“而且我堂伯没有感染瘟疫,遇到那死皮赖脸的恐怕也没辙。”

李解琢磨她的意思,“你想让染病的人做村长?”

“我又怕村长发病仗势欺人...”

虽说瘟疫能控制,但瘟疫者做村长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