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9(2 / 2)

加入书签

他们戍守边境时怎么不知晓?

“不知道啊,但我全家老小都指望栗子填肚子,多带些家伙总没错。”人牙子佯装羞赧,“实在不行,去戎州城挖点铜板回来也行啊。”

“戎州城是岭南地界,你们可要多加小心,若落到岭南人手里,我们怕是无法救你们的。”

“好吶。”人牙子拖长了音。

梨花和李解来时推车满当当的,回去则空了,昨个儿的老妇厚着脸皮过来,“小娘子,我家三郎伤了腿还没好,能否借你这辆推车使使?”

昨晚回去后,她绞尽脑汁也没想起在哪儿见过梨花。

直到出门碰到周家婆子她才想起来。

小娘子不是那日跟周三郎来酒楼的小姑娘吗?那会儿她身边还有个汉子,说是周三郎一个营的。

汉子的长相有点模糊了,但看身段,不是小娘子的阿兄。

不过无论怎样,小娘子都不是普通出身,能追随她是自己的福气。

梨花说,“让他过来吧。”

既然要坐人,梨花让腿脚有伤的人都坐上去,自己则跟着李解走路,离城门还有五六百米时,她把一百多人分成十拨,一拨一拨出城。

她交代,“出城后走四百米有个岔口,顺着岔口往左拐,到下一个岔口时继续往左,然后找棵树坐着等我们就行。”

人牙子没问缘由,但梨花主动解释,“近日出城的人多,我不想被人盯上。”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

益州城连续两次大的地动,城里乱哄哄的,抢劫,偷盗,不胜枚举。

人牙子点头,“我们知道怎么应付的。”

梨花和李解最后出去的,见推车上坐着声娃,守城官兵问,“怎么买了人?”

“总不能让她们饿死啊,我和阿兄虽然没多少粮食,但能救几个就救几个吧。”

两人身边没有大人,守城官兵想当而然的认为兄妹两同情这些孩子的处境,尤其看到两个孩子腿上还缠着染血的布,感慨道,“官府没粮了,给不出救济粮,只能劳烦你们了。”

人心都是肉做的,他们也有家人,哪儿不懂没粮的滋味?

梨花老气横秋道,“是啊,山里有柴火,有野菜,运气好能抓到兔子,远比待在城里等死好得多。”

官兵心里不是滋味,“过些日子城里就好了,程副将命人去乡下收菘菜和燕菜去了。”

“燕菜是什么菜?”梨花还是头次听说。

守城官兵愈发可怜她,“那时洛阳名菜,早年间是朝廷贡品,咱益州种不了,今年情况特殊,益州王就弄了批燕菜种子种。”

京都撤军已过了春耕之季,只能种些御寒的菜。

梨花心思一动,“到时去衙门领就行了吗?”

“约莫是这样的,我也没吃过燕菜,不过听说那玩意产量高,比小麦稻谷有过之而无不及呢。”

“我去衙门领粮种时候怎么没不知道有燕菜种?”

“种子有限,以防百姓摸不着门道浪费了,燕菜都是由官府精挑细选的人种植的。”守城官兵说,“但是否如传言般高产,还得过些日子才知道。”

第175章

梨花问了领燕菜的大概日子才和李解走了。

去戎州城挖宝的百姓多,乍然看她们往左边小路拐,好些人踟蹰,“小娘子,那边是近道吗?”

以为梨花她们也去戎州城的。

梨花愁起眉,苦巴巴的语气回,“不是,我们进山找栗子的。”

山里容易迷路,众人收回脚,交头接耳几句,又问,“不久前有几拨人往那边去了,你们可要小心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