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3(1 / 2)
她把稻穗全割了。
因收割稻穗,在永乐村耽误了两日,回村后,郑四娘告诉她,“十九娘,你堂伯他们去戎州城收稻谷了,本来想等你回来再商量的,但这两日戎州城进了百姓,他们怕晚了稻谷被其他人收了,所以没等你回来就挑筐推车下山了。”
梨花愕然,“去了多少人?”
“四个村的加起来约有一百二十多人,再加上望乡村那边的人,恐怕有三四百人。”
郑四娘守门就是和梨花说这事的,“你青山堂叔带的人。”
赵大壮要守村,不能离村。
“李解他们呢?”
“在谷里准备去安福镇的干粮呢,十九娘,你们啥时候启程去安福镇,能带上我吗?”
老木匠潜心钻研木工,不太理会村里的事儿,因此好多事都是她在管,她想出去见见世面,往后更好的帮衬村里。
梨花没拒绝,“村里没事了?”
“地里的野菜夏末就收了,现在全撒上了麦子,没什么事了。”
“成,你回家备三十天的干粮,明早咱就动身。”
回谷前,她去了趟望乡村,如郑四娘所说,两百多村民去戎州城收粮了。
雨顺也去了。
泥鳅把刚烧出来的炭铺在石板上,嘟哝道,“雨顺知道要回戎州,偷偷挤进队伍里,走出去老远才喊我,害我想留他都不行。”
“又不是回西山村,至于那么积极吗?”
“那么多人,不会出事的。”梨花知道他担心雨顺的安危,宽慰道,“我大伯打探清楚了,方圆十里都没有岭南人,他既想回去,就由着他吧。”
山里的日子枯燥乏味,以雨顺的性子哪儿待得住?
“哎。”泥鳅叹气,“我这不害怕吗,他家就他一根独苗苗了。”
“村里人会保护好他的。”梨花看了眼忙活的村民,“我大伯母去了没?”
“去了,她本来不想去的,李郎君派人传话让她跟着,她不敢不从。”
元氏在村里没作过妖,老实得很,泥鳅说,“赵四郎在后边捡栗子去了,你要不要带他回去?”
“不了,大伯母回来见不到他人会担心。”
元氏肚里的孩子在牛家村没了,赵漾就是她的命根子,梨花可不想趁人之危,“这几日开荒怎么样?”
“树根太多了,罚三郎说附近不适合耕种,就往北挪了几里开荒。”
西山村就是树多土地贫瘠大家才偷东西的,泥鳅道,“你要不要去看看?那边的土壤软,挖地不费劲,已经挖出了两分地了。”
要不是跟树根较劲,
一开始就去北边开荒的话,现在少说得有四分地了。
梨花看了眼天色,“我就不去看了,罚三郎既有经验,那就听他的,只是不可往北边走太远。”
“我们知道的,对了,村里烧出来的炭多,你去安福镇的话,能否给那边的村民捎些过去?”
这次是去收菘菜的,队伍会推车,梨花应下,“你们把炭堆好,明早我派人过来拉。”
除了炭火,望乡村还给安福镇的人装了两百斤栗子,两百斤野菌,五十斤笋子,十只兔子,五只野鸡,两只老虎,以及各类药材。
村里有称,泥鳅特意称过的。
东西搬上车,益州兵难以置信,“你们这些日子囤的?”
泥鳅自豪的挺了挺胸膛,“对的。”
虽然山里条件差,但大家都很努力的过日子。
在荆州时,大家累死累活挖出来的东西都上交了,而今不同了,无论挖到什么,都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他们卯足劲的干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