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4(2 / 2)

加入书签

“不好说。”

哪天山里待不下去了,逃去荆州肯定比益州好,这么想着时,她后悔没有在西陵县租个宅子了,战事说来就来,可以的话,每座城都租间宅子,战乱时,哪儿安全往哪儿跑。

她看着益州城残存的街,脸色凝重,“你觉得岭南人会攻过来吗?”

“不好说,岭南人再凶残,骨子里也是个欺软怕硬的,知道荆州强盛惹不起,没有试图闯荆州的打算,益州兵力远不如荆州,岭南人发狠想攻进来不是不可能。”

李解再识字,毕竟没有经历过乱世,更不懂各州节度使为何纷纷称王反了朝廷。

皇帝登基,赋税徭役越来越繁重,却也没做出过什么人神共愤的事儿,除了戎州。

但仅仅因为戎州节度使们就造反好像有点牵强,他和梨花说,“程副将率几千兵就敢守在益州城里,想来是个有本事的...”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

益州兵对益州节度使极为景仰,若益州节度使品行不正,益州兵不可能服从他的命令。

像去年碰到押送戎州百姓的那几个小兵,她不过言语撺掇几句,他们就乱了阵脚,开始为家人安排后路。

说到这事,她又想起一件事来,“这次去荆州,我发现铁匠铺的铁器没有刀剑之类的,铁匠说荆州衙门禁止民间买卖铁器...”

李解道,“荆州没有铁矿,荆州王为了锻造兵器,当然要把铁器收集起来。”

“我当时就想着,有机会弄几个铁匠上山,把那些破铜烂铁利用起来。”

梨花在西陵县有过这个想法,但被泥鳅他们的事儿耽搁了,都没来得及好好打听,她说,“黑市上买卖人口的那帮人手里用的铁链子精致得很,连箱子也是铁打造的,我怀疑他们认识铁匠...”

“他们不是死了吗?”李解知道梨花的意思,想顺着那群人找到铁匠的位置。

梨花说,“肯定有同伙还活着,李解,过些日子去荆州收粮食,我们先去西陵县一趟。”

W?a?n?g?址?F?a?b?u?y?e??????ù?????n????〇????5???c????

“好。”

她和李解说,是怕自己忙起来给忘了,逃荒到现在,外人都说她未雨绸缪,其实她自己明白,基本都是想一出是一出,没有详细的安排。

比如岭南人想攻打益州,先是在边境试探益州军的态度,确定益州军不放行后,再派兵从山里绕,目标明确,而她则走一步看一步。

在戎州,她想着出来就好了,出来后,事情似乎越来越复杂了。

夜深人静,她也会反复琢磨自己考虑是否周全,会不会哪儿错了…

她把地形图给李解,“回去后跟叔伯他们看看,让他们记住了。”

李解敏锐的感觉她情绪不对,“三娘子是不是碰到什么棘手的事儿了?”

“没有。”梨花不知怎么说,沉默半晌,叹道,“怕自己想的不够长远。”

“三娘子想的够多了,峡谷的刺泡儿这个时节该烂在地里的,三娘买的人酿出了酒,西山村的几个少年该死的,三娘救下他们,不久还会建起新村,随着人口增多,岭南人也会惧怕咱们几分了。”

如果是去年,碰到岭南人,他们拼尽全力恐怕也逃不过一个死字。

而如今,他们已经有了与之一战的力量了。

虽然这份力量还很小,但假以时日,会慢慢壮大的。

李解鼓励她,“三娘子,村里越来越好,都是你的功劳。”

梨花该是一往无前的。

梨花如实道,“和岭南人比,总觉得差强人意。”

“岭南人是蛮子,他们侵占戎州,大开杀戒,三娘子为何要和那种人比?那种人为达目的誓不罢休,三娘子不是那样的人...”

梨花看着冷血,没什么人情味,但骨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