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1(1 / 2)

加入书签

他。

他迅速穿好鞋,问梨花,“偷偷去吗?”

这间屋建在山坡上,从后门出去,沿着山壁走就不会惊动牛五郎他们。

不过,他提醒,“村里燃着炭火,有管事巡逻,咱们很容易暴露...”

“我们光明正大从前院下山...”

“村长看到咱们怎么办?”

“不到天亮,他不会从刑房出来...”梨花见过牛五郎这样的人,一旦发怒,不把心里的火泄完不会完事。

屋里有油灯,梨花让赵广从燃上,率先走了出去。

刑房在东侧,没有窗,门关得严严实实的,里头的哀嚎让人不寒而栗。

梨花瞥了眼就收回了目光,“走吧。”

前院已经收拾干净了,凳子整齐的摆好,碗筷竟然有序的叠在箩筐里,院里只剩两个火盆还亮着。

不知谁在外面罩了罩子。

火光黯淡了许多。

到院里时,碰到一妇人从灶间出来。

四目相对,妇人怔了下,“小娘子要出去?”

梨花鼓起腮帮,“一睡觉满脑子都是血淋淋的手...”

大胡子的事儿都传遍了,妇人虽没亲眼看到,却也知道血腥得很,问梨花,“小娘准备去哪儿?”

“四处转转...”

“有些难民不老实,小娘子小心点。”妇人的手还是湿的,在衣服上擦了擦,叹着气走了。

院子没有围墙,左右两侧都有路通向村里,梨花想了想,抬脚跟上她,“阿婶哪儿的人?”

妇人的声音绵软,跟管事们的有出入。

妇人抬眼看她,没有隐瞒,“老家淮洲的,去年发大水,和小姑子来荆州讨生活,听小娘子的口音,益州一带的?”

益州山多,地域狭长,口音也复杂。

妇人跟益州人打过交道,和梨花的口音很像。

梨花弯眉,“阿婶真厉害。”

妇人被夸得不好意思,“我也是随便猜的。”

戎州百姓在哪儿都如过街老鼠,而梨花能得村长优待,肯定不会是戎州人。

走了约五六米,梨花看到了那处倒塌的茅屋,屋顶不见了,泥土被推平,明显有人清理过,到一处小径的岔口,妇人顿足,指着几十公分宽的小径道,“我家在那儿,小娘子可要去坐坐?”

“你也累了一天,我就不打扰你休息了,我们在村里走走就回去。”

这边的茅屋稀疏些,每家都有小院,院外的小径铺了石子,直通这边。

连续几排都是如此。

赵广从也发现了,“会不会是管事们的住处?”

油灯没有灯罩,走路时,灯火时隐时灭的。

梨花刚要说话,右前方突然传来说话声,声音压得很低,明显说话人故意的。

赵广从也听到了,用更小的声音说,“咱还是回去吧。”

黑灯瞎火的,遇到难民跟他们拼命怎么办?

梨花给刘二使眼色,后者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梨花掐灭灯芯,迅速跟上。

小径比上面的小径窄,梨花牵着刘二的衣角,竖起耳朵细听。

“岳大郎他们多半回不来了,你们再不想想法子,下次去刑房的可能就是你们了。”

离近了,赵广昌的声音飘进耳朵里,“石老爷仁慈,不愿你们命丧于此,这才让我来给诸位提个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