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7 章 亩产 突然想到了谢钧意味深长的眼神。…(1 / 2)

加入书签

第87章亩产突然想到了谢钧意味深长的眼神。……

林蕴和佃农们顶着日头在田中割麦,不少矮个头的小童在田间穿梭,捡拾落在田间的麦穗。

地间散落的穗子最好当日捡起,否则容易在地里霉变,就浪费了。这活不算重,林蕴特地选小孩来做。

虽然任用童工十分为富不仁,但这些小孩个个面黄肌瘦,力气也不够,仁不仁的另说,给他们找点能干的活填填肚子比较实际。

林蕴田里的麦子收得早,人手多又收得快,这样紧赶慢赶,两日不到就收完了。

之前比试种麦的话放出去,林蕴甚至在每个县邀请了几个里长来做见证,明明白白地让他们看见一亩地里收了多少麦。

宛平的几个里长齐聚打麦场上时,已经不再质疑林小姐将是皇城中亩产最高的了。

首先,麦子在地里的时候,疏密、颗粒大小肉眼可见。其次,麦子收割捆起来,她的麦束多少显而易见。

如今他们来打麦场,不是出于怀疑,而是来见证一下林小姐的亩产具体比他们高多少。

一到打麦场,几个里长一眼就盯上了林小姐奇异的打麦工具。

乡下脱麦,多是用木质连枷击打,但林小姐的打麦场中间为何放了一台纺车?

仔细一看,不同于传统纺车,人踩踏板,纺的是丝线,林小姐的纺车,喂进去的是带穗麦秆,出来的是麦粒。

这是林蕴找工部改良的脱粒机,由织机改良而成,木质滚筒嵌硬木齿,麦穗从齿缝中拉过。

几个里长从惊奇地围着,变成亲自上手试试,一个个抢着帮林蕴干活。

林蕴问特地来观看脱粒机投入使用的詹明弈:“詹大人看自己做出来的东西投入使用感觉如何?”

日光强盛,詹明弈在屋内待得多,被照得眯起眼睛:“我不是来显摆的,这麦子织机虽然做出来了,但没有大量的麦穗投入,并不知道速度比普通的连枷高多少,我是来记录效果的。”

说着一板一眼的话,但脱粒机那边人气太高,夸赞之语不绝于耳,向来严肃的詹明弈往那边瞧两眼,也忍不住笑起来。

林蕴打趣道:“詹大人果然醉心工事,这大太阳底下,站在这里晒得头脑发昏,都还能笑得出来。”

打过许多回交道,詹明弈同林小姐关系不错,他回道:“林小姐不遑多让,这大太阳底下,先在麦田里割麦,又跑到打麦场看麦,如此看来,在农事上,林小姐喝的酒更多,醉得更厉害。”

互相调侃完,詹明弈也不忘说正事:“我观察了半日,同样是一个人操作,初步估算你的麦子织机一日能处理的脱粒量应当是连枷的五倍左右,林小姐当真奇思妙想。”

林蕴熟练地说出那句“哪里哪里”,然后夸回去:“我也只能提出想法,最终还是要靠詹大人你落到实处,此事詹大人也功不可没。”

效率虽高,但詹明弈仍有疑虑:“这东西是好,造起来也

是直接“借詹大人吉言了”。

詹明弈这个一板一眼的还纠正道:“我说的话没什么吉利不吉利的,主要是靠林小姐你的真才实学。”

林蕴被堵回去,也不生气,只是突然想到了谢钧面对她时经常露出的意味深长的眼神,难不成谢大人看她,就和她此时看詹明弈一样?

***

几个里长交相试验脱粒机的热闹中,这波收割麦子处理完,便开始揭晓林蕴亩产的具体数字。

大周测产量以“石”来论,用铁方斛称量,一斛是一百升左右,称为一石。

风调雨顺之下,大周百姓的小麦亩产多在一石左右,按照现代的算法,大概是亩产一百五十斤。

林蕴就瞧一位里长将麦粒倾入斛中至堆尖,拿着窄木板沿斛口水平刮过,多余的麦粒被扫落,再敲击斛壁,声音清脆,他道:“诸位可看好了,这是整整一石,毫无水分。”

将林蕴那一大片地的收成都这样称量一遍,再除以林蕴的亩数,便得出了林蕴的亩产。

里长宣布的时候,声音都带着颤:“林小姐今年在宛平的小麦亩产是一石六斗,比平时我们要高六成。”

此话一出,人群中炸开了锅。

纵是再不可置信,这亲眼所见、亲手称出的亩产也做不得假,里长当即感叹,林小姐不愧是神农弟子,这绝非人力能达到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