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2)
第2章
杜黎拉开门出去,门外不见人,院子里也没人,蚕室里有光从门缝里透出来,里面有说话声。
“二哥,我在这儿。”杜悯人在牛棚外。
杜黎大步过去,见人就骂:“你得失心疯了?你一个读书人敢沾商贾之利,你不参加科举了?你老实跟我说,你在外面是不是欠债了?你沾赌了?”
“没有。”杜悯淡然地说。
“真没有?”杜黎疑心大起。
“你不觉得这是个好商机?孟家的纸马店在吴县乃至苏州都是头一份,但名头没打出来,顾客都是穷人家,卖出去的多是纸钱和灵幡,盈利不多。”杜悯说得头头是道,显然他已经思量许久,他背着手胸有成竹道:“而我书院的同窗,大多家底丰厚,这是一帮爱面子还拿得出钱的客人,只要我们把声势造起来,孟家纸马店往后不缺生意,还都是大生意。”
杜黎能听懂,但他不赞成,“这跟你无关,你要是缺钱,家里能给你拿,你不能碰商贾之事。这事一旦走漏风声,你这辈子断了科举做官的路,到时候你二嫂跟她娘家都是罪人,你让她在杜家如何做人?”
杜悯皱眉,他不死心地说:“不会走漏风声……”
“不行。”杜黎不等他说完,强硬地打断他的话,并威胁说:“你要是不想害你二嫂,你明早就回书院,这事休要再提。”
杜悯气他不知变通,他哎呀一声,甩手走了。
次日一早,杜悯早饭都没吃就乘船离家了,杜黎见状心里踏实了些。
孟青得知消息后,失望远比高兴多,她琢磨一晚上,更期待梦是真的。
“老二,下地干活了。”杜父在院子里喊。
“好。”杜黎应一声,他把昨天带回来的脏夹袄又穿上,跟孟青说:“我要去犁田,娘跟大嫂要去拔秧苗,只有锦书和巧妹留在家里,你有事喊他们,他们做不了的,就让锦书去田里喊人。”
锦书和巧妹是老大家的两个儿女,锦书有七八岁大,巧妹上个月满五岁,两个都听得懂话,还能干跑腿的活儿。
孟青无奈点头,家里是实打实地忙,她也不能强行留个大人在家帮她伺弄孩子。
杜黎出门又跟巧妹交代一遍,“你二婶昨天才生完孩子,她不能出门,你在家里守着她,听她的话。”
巧妹点头,“我记住了,我娘跟我说过。”
杜母挑着筐路过,她催促道:“别磨叽,快去扛犁。你大哥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待会儿我跟你爹牵牛,你扶犁。”
孟青娘家在城里,乘船去一趟要两个时辰,杜黎大哥昨天下午去报喜,晚上没能回来。
孟青躺在床上竖耳听一阵子,听外面没动静了,她扬声喊:“巧妹,你进来。”
小姑娘乐滋滋地推门,“二婶,你喊我?”
孟青指桌上的油纸包,“麦芽糖,你自己拿,给你哥也拿两块儿。”
巧妹咧开嘴笑,她就乐意帮她二婶做事,每次都能
和兄嫂,在家不要摔摔打打,不要扯着嗓子说话,望舟还小,动静大了会吓到他。你娘晌午那会儿回来大喊大叫,吓得他哭了好久,奶都不喝了。()”
“絙??蕟??????()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杜黎去拿筐里的尿戒子和布草垫子,顺带把尿桶提出去。
“娘,吃过饭你把尿戒子洗了,早点洗早点晒,明天你孙子还要用。”杜黎走到灶房外说。
杜母摔摔打打,她不痛快地抱怨:“我在田里拔秧苗,回来要给你们做饭,要给小的洗尿戒子,累死累活还要看人脸色,我真是命苦。”
“哪年你不拔秧苗?又不止今年。你做饭的时候我们在田里犁田,都没闲着,又不是你一个人在受累。锦书和巧妹小的时候,我大嫂坐月子不也是你洗尿戒子,咋轮到我这一房,你就嚷命苦了。”杜黎反问,他逮到机会,把昨天的不得劲一并说出来:“昨天也是,我以为青娘是提前半个月发动,问一句她有没有事,你就发作。娘,我添个儿子是啥祸事不成?你不是甩脸就是敲釜砸碗。”
杜母理亏心虚,但嘴上不肯吃亏,她嚷嚷说:“你去问你媳妇,看她有没有当儿媳妇的样子,看我像仇人。我在她面前连话都不敢多说,我哪是当婆婆的,是给人当奴才的。”
“我不问她,我听你说。”杜黎走进来,“你说吧,她才生不到两天,哪儿得罪你了?”
“好啊你,话里话外都偏帮她,还跟我吵起来了!咋了?你要打我不成?”杜母见他步步紧逼,她气不打一处来,开始胡搅蛮缠。
“二弟,你给我出来。”老大杜明过来喊,他绷着脸训斥:“做什么?你闹什么?”
“你别吼,你侄子才两天大,容易受惊。”杜黎见他娘胡搅蛮缠就知道这个事又说不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