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5 章 · 第 95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95章·第95章

顾闲今天到王世贞面前讨嫌了吗?

讨了。

王世贞倒也没有短了他的润笔费,让典簿厅那边在给大伙统一发钱的时候把他那份给发了。

只是对顾闲这种掉钱眼里的德性,王世贞还是很看不惯,每天都在“要不要把这小子逐出师门”的边缘来回徘徊。

顾闲才不管那么多,揣好了自己那份钱,又把张居正他们那几份给领了,分别封好拿去给张居正。

张居正就那么眼瞧着他从褡裢里掏信封:“这是您的,这是徐首辅的,这是李阁老的,这是陈阁老的。还有,这份是陛下的,这些都得靠您去转交!”

在顾闲心里,张居正已经成为天底下最靠谱的人。

许多事哪怕张居正嘴上没答应,私底下他也会去办好。这不,《新风》都拿到隆庆皇帝题的字了!

按照顾闲一个苏州人的眼光来看,隆庆皇帝的字还挺一般。不过名人题字这种东西,看的从来都不是字,而是身份!

张居正:?

张居正道:“怎么连陛下都有润笔费?”

顾闲一本正经地说道:“劳动所得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该拿,便是陛下也一样!不能因为陛下宽厚仁慈,我们就漏掉他那一份。”

扯了人家虎皮,总不能不表示表示吧。

反正成本已经在京师这满朝文武身上捞回来了,典簿那边划拉润笔费也十分痛快。

顾闲还跟张居正掰扯起来,说这是圣人之言。

张居正问:“这是哪个圣人说的,我怎么不晓得?”

顾闲笃定地说道:“就是孔圣人说的!孔圣人在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两件事上,不就说得很明白吗?”

当时鲁国有条律法,如果游历各国发现有鲁人沦落为奴隶,可以代国家帮忙赎回,回国后能报销赎金。

子贡有钱,赎人以后懒得去走流程了,于是被孔子批评了一通:你开了不领钱的头,别人也不好意思领,而普通人根本负担不起赎金,往后碰上这种事索性就不去沾手了!

相比之下,子路救了溺水者,收下了对方送上的牛,孔子就欣慰地夸奖说:“鲁人必拯溺者矣。”

看到没有,社会风气就是从这些小事一点点被改变的!

所以说,就算你有很多很多钱,也不能不要自己应得的报酬!

张居正道:“照你这么说,陛下收下这笔润笔费是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收的。”

顾闲连连点头:“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您可务必要劝陛下收下。”

张居正还是头一次见人送钱到皇帝头上的,不由揉了揉眉心,叹着气说道:“行,我会找机会转交。”

顾闲立刻表示他就知道张居正最厉害了,什么事都能办成!

张居正摆摆手,正要让顾闲回王世贞那边读书去,又听顾闲说起年底要回南直隶备考的事。

童试三四月就开考了,他总不能事

批货了,印刷工的手都快抡出了火星子!

好在月底结钱时搞的按劳分配,每个人都揣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归家,脸上洋溢着疲惫却快活的笑容。

《新风》目前火成这样,难怪旁人一说起投稿就想起给这份新刊投!

顾闲道:“不是的,我师弟更喜欢通俗小说。”

人各有志,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想拼仕途的。

尤其是明代读书人,许多都是官场待着不舒服就毫不犹豫挂冠而去,写写戏曲出出文集,日子过得不知多逍遥自在。

面对这些一言不合就“归田园居”的消极分子,弘治年间的阁老丘濬就曾发出这样的豪言:我当国,必杀之!

不过到了万历年间就不一样了,万历年间许多官吏可是不得不下岗转业的(先是因为张居正搞考成法,后是因为万历皇帝摆烂),迎来大明文娱产业一次井喷式发展!

《西游记》《金瓶梅》《龙图公案》等通俗小说以及汤显祖这样的大戏曲家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的。

虽说搞艺术创作的大多都是生前穷途潦倒、死后声名大噪(比如吴承恩),但那是没碰上好时候。他师弟现在开始多写写,创作热潮到来时岂不是占了先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