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 章 · 第 32 章(1 / 2)

加入书签

第32章·第32章

大队长是真有这个心思。

靠自己弄不出来这些铁制的配件,那就找别人呗!

老韩可是说了,面前这几位小同志制作出一台新式的脱粒机,连一台完成的机器都能做出来,那肯定也能做出配件啊。

就算价钱稍微贵一点,但从长远来看还是挺有搞头。

花一次性的钱但能用个十几年,怎么不比年年花钱去公社借机器强?先不说路远不远,每次丰收过后那一个月,公社里是人挤人,排好几个小时才能排到位置,还挺耽误事。

毕竟他们早些年也是尝到过自己有机器的好处,周边大队组织人扛着粮食去公社借机器,早上天没亮就去了,排一个下午才能回,而他们三洲大队在自家空地上就能脱粒完,别提多省事了。

就是尝到过好处,大队长才愿意花这个钱。

如果买配件的价钱不……咦!

张大队长突然直起腰身,感觉到周边人注视的眼神,他连忙抬起手拍了拍自己的嘴,“瞧瞧我这张烂嘴,什么买不买,分明是维修!我们大队的滚筒和齿轮坏了,不知道能不能请你们维修?”

说完,大大松一口气。

一时激动烂说话,要是被人抓成把柄可不好了。

不能买卖,但花钱维修却可行。

都是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了,一些自己弄不好的东西除了找人没其他法子,比如说修屋建屋,又比如谁家的物件坏了。

这种也就只能自己花钱找人,没其他法子。

花钱买东西不行,花钱维修没问题。

所以他在说完就等着面前的小同志回答,如果维修价不高的话,他是真有更换两个配件的打算,“小同志,你们觉得呢?”

“啊这……”

“换滚筒吗?”

“我们还没试过呢。”

几人互相望了望,还真没想过这个。

望来望去,最后视线落在江小娥身上,四双眼睛全冒出一个意思,‘你说怎么办?’

江小娥还真在认真思索。

其实这个活可接可不接。

更换这种配件的成本很高,一大部分人估计没法接受,而对于他们来说这种配件更换起来很麻烦,因为他们必须按照原有的规格重新来制作,而且只做一次,适合郭大爷机器的配件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的配件,做一次也就没有后续了。

一次性的配件,他们还得重新画稿设计,更换不同的材料也需要重新打磨,总不能随随便便来。

弄完之后这个图稿基本上就得压箱底。

以后肯定是派不上用场,毕竟郭大爷是自己做的机器完全对不上外面的型号。

这么一来就感觉收取的费用抵不上他们的劳力,不像过滤网这种小配件,哪怕要重新设计内部结构,但设计完一款型号就能用在相同型号的机器上,起到了重复利用的作用。

不过江小娥想了想,她还是

们,这钱可是咱们整个大队从嘴里省出来的,一角一分都不能乱花。”

“行不行用了就知道。”江小娥轻笑着,“你们觉得机器好用再给维修费就是。”

“好好好。”张大队长听得心里踏实,“那什么时候能换?”

“我们还得先看看韩大爷做的机器,了解更清楚才好制作配件。”

“那还等什么!”张大队长立马站起来,“走走走,我们去老韩家。”

“可是活……”

“什么活不活,这也算是大队的活,老韩这台机器要是弄好了,他以后就是三洲大队的大功臣,工分不会少了他。”

有了张大队长发话,那还等什么?

一行人又转移阵地,直接去了韩老爷子家里。

老爷子的家和其他地方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土瓦房,墙上窗上还带着修缮过的痕迹,唯一不同的是他家院子里摆着三台细长的脱粒机,有一台半拆开,边上还放着不少木活工具。

“那天听这位小同志说过滤网,我就有了好奇心,想着自己弄一个试试。”韩老爷子见他们好奇,便主动解释着,“不过制作的时候把里面塞得太满,想再塞几片过滤网还挺费劲,对了……”

他像是想起了一件事,“过滤网应该不是用生铁为材料吧?你们收费那么便宜,制作的材料是打算用木材还是其他?”

“竹片和细麻绳。”江小娥解释着,“老师傅的手艺,经过特殊处理用个十来年不成问题。”

说到这个,四婆婆那边的成品给她看了。

甚至还专门安在脱粒机里试了试,效果确实不错,四婆婆手艺是真的很好,每个网格间隙就跟用尺子丈量过,看着大小一致,不但好用还好看。

算算时间,如果没意外的话卢老师应该去街道办下单子了。

每片竹编的过滤网定价一角两分,转包给望岗巷的街道办,由街道办下单给四婆婆,四婆婆接单应该在一角一分或者一角一张过滤网。

一天四婆婆能编织三张过滤网,不过还得经过一些浸水和熏干,得有个两天的过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