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 恢复(1 / 2)
第119章·恢复
“已经研究完了,只差大规模实践测试?”
事情不是小事,瞿明理再三确认过后,才向省里汇报。
省里的人也不懂,又找来省拖的总工程师询问,听得省拖的总工程师直皱眉。
“怎么了?不靠谱?”省里那人一见他脸色,赶忙问。
省拖的总工程师想说有点扯淡,这东西要是这么好研究,早研究出来了,也不用被上面叫停。
别说他们一个小机械厂,哪来的经费,当初青花研究所倒是有经费,也有人才,不也没研究明白?
总工程师很怀疑对方是不是把之前那个静液压系统做了一点改动,就说是自己研究的。
但人家都找到他头上了,他还是问了问:“有详细的论文或者报告吗?”
“有。”瞿明理往上汇报的时候,就把报告寄过来了,只是省里的人也看不懂。
他把那厚厚一沓手写稿递过去,总工程师接过来,第一眼就看到了上面漂亮的字迹。
这年代都讲究字如其人,单看这字,总工程师倒也多了点耐心,拿在手里翻开。
但也就是多一点,他要负责一整个厂的技术统筹,非常忙,没那么多时间浪费,直接找里面有没有设计图。
要是东西不靠谱,或者没太大改动,看一眼设计图就知道了,剩下的看不看都行。
很快他就翻到了,也看了一眼,然后明显一愣,又看了第二眼,这回目光直接停在了上面。
很不一样,跟之前青花研究所做的那个,除了主要元件基本看不出相同之处。
控制阀上也精减了不少,甚至有几个元件他见也未见过,比起是他孤陋寡闻,倒像是新设计的。
这就让人很是意外了,长山县的机械厂不算太小,但应该也没有这样的研发实力。
总工程师没管整体,先翻了翻,在里面找到一个新元件的介绍,一看,还真是自己设计的。
而且从设计初衷到设计原理,看着的确有几分道理,甚至设计得堪称巧妙。
这就让总工程师有些挑眉了,兴趣也愈发浓厚,把几个没见过的元件看完,终于翻到了论文开头。
这回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想,立马就看了进去,倒把省里那人晾在一边,左等右等,等了大半天也没见他看完。
主要是看着看着,他就会停下来,一脸沉思,沉思的时间甚至比他翻看的时间都长。
但没看两眼就打回来,显然确实有些东西,省里那人也不懂,见他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干脆忙自己的。
好久,总工程师才终于翻完最后一页,将论文合上,“这真是长山县机械厂交上来的?”
水平差太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小县城的机械厂能有的,他们厂的高级工程师也未必能做到。
而他们厂在这方面已经是国内顶尖水准了,研发能力比起一些大学和研究所都不逊色。
就算没见过实物,
“没有。”老拖拉机手回得十分实诚(),捫??_葶??蕐??膉????[()]?『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甚至都有些不适应了。
明明是已经开过七八年的老机器,很多部件都有磨损,上手却比新机器灵敏度还要高。
有时候他根据经验,觉得还要加大一些,机器却轻轻松松就过去了,反而让他觉得没有以前的好控制。
不过这主要是不适应的原因,要是开习惯了,效率绝对比以前的更高。
还有牵引力,竟然也提升了一些,拖动另一台机器时,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前轻松。
唐师傅从拖拉机上下来的时候,表情颇为复杂,尤其多看了眼那个静静站在一边的年轻人。
上次用静液压的配件改液压,他就觉得很惊讶了,没想到这次不是改,性能竟能提升这么多。
省拖那位因为是专门做测试的,除了感觉,还报出了相对精确的数据,“性能确实提升了不少。”
这就让人很振奋了,国内在工程机械上的技术已经停滞了许多年,最大的突破也只是提升提升马力。
但提升马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会加大能耗,所以生产集材50的松拖68年就研发出了80马力的集材80,却一直没有投入生产。
祁放这个静液压系统就不一样了,在同等马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了性能,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技术突破。
众人看过测试,立马就借机械厂的地方开了一个探讨会,将一些还搞不太懂的地方一一向祁放问询。
祁放对答如流,甚至都没有看一眼资料,显然那些复杂的理论精确的数据全都装在他脑子里。
省拖的几位工程师边听边点头,还有人记起了笔记,机械厂的人听着就有些费劲了,很多东西根本听不懂。
散会的时候,洪师傅忍不住跟人感慨:“还是得多读书,多学习啊,人家这脑子转得确实快。”
也就下面什么都不知道的嚷嚷着读书无用,他们这些搞技术的哪个不得多学点东西?
省拖的工程师这边,散会后也一时难以平静,尤其是专做液压系统的谢工程师。
这个项目已经叫停好多年了,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研发成,还不是哪个研究所研发成的,而是一个机械厂的小工程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