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 · 【21】(1 / 2)

加入书签

第21章·【21】

云冉是装扮妥当之后,才知昨夜太后竟下榻王府,并未回宫。

青菱说:“太后对景王殿下当真是看重呢。”

不然不会亲自和皇帝来参加婚礼,更不会留宿王府——

她虽是景王的亲生母亲,但在母亲的身份之前,更是大晋的太后。

昨夜留宿,已是逾矩,难保不会有什么老顽固史官给她记上一笔,譬如太后偏爱幼子,有失体统之类。

云冉想到中秋宫宴那日见到的赵太后,她握着自己的手是那样的温柔又坚牢,有一瞬,她有种自己是太后手中的救命稻草般的错觉。

无论如何,从赐婚的速度、嫁衣花冠的精美程度、仪仗规格的隆重以及聘礼的丰厚,处处都说明了赵太后对景王的看重。

看来先前嫂子们说的野史,先皇和太后都偏疼幼子,甚至想废掉原本的太子,改立幼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好孩子,快快起来。”

花厅正中的黑漆螺钿交手椅上,头戴着迭翠宝珠冠、身着一袭翠蓝色宝相花纹华服的赵太后抬了抬手,笑吟吟道,“都是自家人了,不必多礼。”

很快就有宫婢上前扶了云冉一把,云冉盈盈起身,明眸轻弯:“多谢太后娘娘。”

赵太后佯装嗔怒:“还叫太后呢?该改口了。”

云冉一怔,脸也有些微红,不太习惯地喊了声:“母后。”

赵太后笑着应了一声。

兰桂嬷嬷这时也从后堂走了出来,看着厅中站着的一对玉做的璧人,眼前也是一亮。

谁不喜欢看美人呢,尤其是这样般配的一对,看得眼睛都舒服了。

兰桂嬷嬷端了茶杯给云冉:“王妃,该给太后敬茶了。”

云冉点点头,给了兰桂嬷嬷一个“嬷嬷您瞧好吧,我保管不出错”的自信眼神。

而后在屋内数双眼睛里,优雅端庄地完成了敬茶仪式。

赵太后满脸含笑,浅啜了两口茶,又赠了丰厚的见面礼。

兰桂嬷嬷也一脸欣慰,孺子可教也,这两个月来没白教。

婆媳和睦,敬茶环节十分顺利地结束了。

赵太后准备摆驾回宫。

而本就要入宫请安的云冉和司马璟,正好与她同行。

从府内到门口马车的一路上,赵太后都拉着云冉的手,亲亲热热,宛若母女。

司马璟走在她们身后,神色淡淡,瞧不出什么情绪。

“阿璟,冉冉,你们都上哀家的马车来。难得凑在一块儿,咱们多说说话。”

赵太后说这话时,手牵着云冉,眼睛却是直直的看向司马璟。

云冉也察觉到这点,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奇怪。

但太后邀请,她也不好拒绝,却听司马璟道:“不了。”

他略略抬起手腕,一条小绿蛇正缠在腕间。

似是光线转变有些不适应,那小家伙儿还朝前伸了伸

稍顿,见太后面上仍有叹息,她迟疑道:“母后很怕蛇么?”

赵太后看她:“你不怕?”

“怕,肯定也怕的。”

云冉道:“但方才殿下手中那一条,母后不用太害怕。那条是无毒的翠青蛇,且我看它回回都那般乖巧的盘在殿下的腕间,可见是通了人性,有灵气的,轻易不会乱咬人。”

“回回?”

赵太后闻言,凤眸轻眯:“他昨夜洞房也带过去了?”

云冉的心先是一提,以为自己要把竹林偶遇的事说漏了,又听太后自己找了解释,也暗暗松口气:“……嗯,是。”

不管了,反正太后应当也不会盘问司马璟昨夜的细节,就先甩到他头上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唉,真是委屈你了。”

赵太后看向云冉的视线愈发怜爱:“待会儿哀家一定好好说他,日后再不许带蛇进你院子。”

“别,千万别!”

“嗯?”

迎着赵太后探究的目光,云冉心口一紧,强装镇定,轻声道:“我知道母后是一片好意,但这一点小事儿,实在不必劳烦您。何况……我也不想因着这点小事,让殿下与我心生芥蒂。”

她生怕甩锅的事露馅,忙拿出平日里对长辈们百试百灵的撒娇大法,小脸微仰,水灵灵的大眼睛扑闪扑闪:“母后,您能不能不要因此责怪殿下?就当冉冉求您了。”

赵太后这辈子只养了两个儿子,而今见着这玉雪可爱的小儿媳软着声音求情,还是为了自家那个有错在先的混小子,顿时再无了脾气。

“好,这回哀家就不说他了。”赵太后叹道。

“娘娘应当高兴才是,如何还叹气。”

兰桂嬷嬷笑着递上一杯刚沏好的凤团雀舌芽茶:“这才一夜,王妃便如此护着殿下,可见夫妻俩相处得很融洽呢。”

赵太后一听也笑了:“你说的是。”

兰桂嬷嬷也给云冉递了杯:“王妃也尝尝,这可是只有宫里才有的凤团雀舌,每年也就贡半斤呢。”

云冉边道谢边接过茶盏,全程压根不敢去看兰桂嬷嬷的眼睛,生怕心虚露了馅。

护着景王?相处融洽?

若她真应了这话,雷公恐怕立时就劈一道雷下来。

无量天尊,善哉善哉。

***

第二回进宫,虽比不上第一回那般新鲜,但因着这回能进后宫,云冉依旧满眼好奇。

马车直接停在了赵太后的寿康宫。

宫殿虽不算特地华丽轩敞,但雕甍画栋,峻桷层榱,自有一派庄严肃穆。

且云冉大致看了看方位,发现寿康宫风水很好,尤利女子,兴家宅,旺子嗣。

她将她的观察说了,惹得赵太后笑出声来:“若真如你所说,旺子嗣,那哀家今儿个便搬出去,让你与阿璟住在此处,看明年这个时候能不能让哀家当上祖母,抱上大胖孙子了。”

垂下眼:“这是我的新妇,云氏五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