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 章 楔子(1 / 2)

加入书签

第1章

一九八二年的夏天,一只小木马的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同年,邓丽君十二年前发行的《小木马》突然风靡一时,响彻丰潭县的大街小巷。

俞人杰那年八岁,骑着一台崭新的二八大杠,脚下踏板蹬得飞快,“叮零零”的铃铛声淹没在邓丽君潺潺溪流般的歌声里。

他沿着蒸汽腾腾的麻石路面,一路畅行无阻地骑回家门口。直到放下脚撑,才注意到车篓子里挂着几张蔫黄、污七八糟的烂南瓜叶子,他往后看,果然车后轮也未能幸免。

俞人杰知道是谁干的,换做平时他准杀回去。但他家门口今天大摇大摆地停着一辆四轮汽车,显见有客上门。他快速把南瓜叶拾掇干净,扔门口喂大黄,然后迫不及待冲回家。

“奶奶!爸!妈!我回来了!我学会游泳了!”

俞人杰一进屋就高声嚷嚷,眼睛忍不住四处环顾,果然瞥到堂屋内有几张生脸。

对方也只用余光轻描淡写地从他身上一扫而过:“这你孩子?”

多年后,直到俞人杰终于熬成大爹后,他才顿悟这四个字的言外之意。

因为人家真心恭维他时,说的是:“这你孩子啊?长真不错啊。听说刚拿了个什么大赛的冠军?好福气啊,俞老板。”

俞人杰当时一边强调着“就一个小破比赛,不重要”,一边在心里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原来“这你孩子”是这么用的。

他爹俞师傅略难为情地点点头,而后眼风凌厉地示意他先进里屋。在俞人杰的印象中,父亲在镇上做了半辈子有口皆碑的木工,找他的也都默认他的规矩,不说处处得人尊敬,但也很少出现这么承颜候色的时候。

他察觉到对面这些人来头不小,于是一步三回头地慢慢挪进里屋,正巧看见奶奶俞婉娟女士坐在灶台角落默默抽篾丝。

那年奶奶很年轻,其实刚到六十,在那个年代似乎是一只脚踏进棺材板,但婉娟女士一顿还得两碗饭。子女们觉得她吃得太多,于是商量着各家轮养,这月轮到俞师傅家。

他悄悄走过去,准备吓她一下,却被母亲从后面拍了一掌。

她端着盘水果,狠狠刨他一眼,压着嗓子小声数落他:“是不是又偷摸游泳去了?也不怕淹死你!自行车是不是你骑走了?你爹刚刚找车找不到,耽误他出工,你等着挨削!”

奶奶也回过头,用两根食指比划出老长一段空间距离恐吓他说:“这么长,这么窄,我刚刚看他亲手做的。”

俞师傅最早是做篾席的,手艺并不比木工差,而且做工日益精湛,篾丝越扒越窄、越劈越长,打人也越来越痛。

俞人杰怕得要死,正准备从后门溜。此时,堂屋里的客人已经行容整齐,喝完茶杯里的水,和父亲告别,郑重道:“俞师傅,希望您能再好好考虑一下。事出突然,我们本也不想坏了您的规矩。”

“我也不瞒你了。我后面一个月的工期都排满了,你要的那东西我以前没见过,真要做

,冲进门一脚把俞师傅平日里舍不得骑的二八大杠给踹了个两脚朝天,俩车轱辘转成电风扇,吹得婉娟女士心凉凉。

她听见动静,出来一看刚要喊造孽哦,就瞧见李武声正板着脸问小妹:“你哥呢!”

有大黄这么个事儿梗着,小妹是个硬骨头,半字不想和他们说。没想到,小弟却忍不住蹦出来炫耀说:“哥哥出去‘捞船金’了。”

那时候水性好的人可以抓着船锚,跟着船通过丰潭江水流最湍急的一个险滩。如果运气好的话,能捡到些宝贝,去换点粮票添补家用。但运气不好的话,也可能会把命搭上。一般家里长辈是不让孩子出去“捞船金”的。

婉娟女士一听,等李家那群小子一走,也火急火燎地往河边去捞孙子。

**

俞人杰今天在水里扑棱半天没什么收获,一上岸就瞧见李武声站在岸边等他,还拿着他的衣服鞋子。新仇旧账一合计,他也二话不说冲上去迎面一脚就把人踹翻。

冲动是魔鬼,很快他就因为寡不敌众,被李家几个兄弟按在地上摩擦。

俞人杰的脸皮贴着地皮,感觉自己要被榨出一层油来,李武声却说出一个让他很痛快的消息——

原来父亲又接下那天那人的单子,原先那活儿他们拒绝后,对方又找到李家的木工师傅。只是没想到,俞师傅又因为大黄的去世,打了个回马枪。

他被李武声趾高气昂地踩在脚底下,雨点般的拳脚落在他身上,最后李武声将扎着几枚洋钉的鞋跟在他胸口上狠狠地左右碾几下,直到血迹渗满他的鞋底才算作罢,临走时还丢下一句:“你爹要再敢抢我爹的活,下次我就打断你的腿。”

奶奶赶到的时候,正看见这一幕。俞人杰被人碾在地上的脸挂了彩,左脸肿得仿佛腌着酱菜,右脸活脱脱是个破了皮的紫甘蓝。

她顿时气血沸腾,抄起邻居家新斫的尖木棍,在一众惊愕的目光中,生生将李武声串在棍子上。

李武声在医院躺了个把月,刚要找人算账,偏巧那个开着四轮汽车的家伙,在广东木玩展销会上,意外拿下一批木头玩具订单。从此迎来了丰潭的木玩经济时代,甚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俏海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