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 / 2)
说到这里,陈芝兰有些迟疑:“婶子可识字?”
几家合伙做买卖,没有账本可不行。
赵婶也有些为难,她家可没有读书人,若是记小家银子,自然无师自通,只是她都是用自己看得懂的自创‘文字符号’来代替,也只有她才能看得懂,别人看不懂也没用。
她摇摇头,“要不叫衍哥儿做账?”
萧衍:“???”
萧衍给赵婶出主意:“《劝学》有曰: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只有自己学会才属于自己,何况是记账大事?婶子何不叫材哥去学?”
赵婶下意识说道:“这哪成?老二都十四了,怎么还能进学?”
一般启蒙在七八岁到十岁以下,这样方便夫子和家人看看是否合适走科举之路,以免浪费时间和钱财。
十四岁的小伙已经是小大人,等成了婚便是真正的大人,更别说善材已经定亲,启蒙的话这也太晚了,这是非常普遍的当下人观念。
“如何不能?”萧衍反问。
“材哥头脑灵活,善于思变,只是学些算学,这有何难?再者,咱们买卖是往大了走,莫说材哥,便是您和叔,还有木哥与大嫂,乃至小妹都要学。”
“材哥不过是先行一步,回来再教与您罢了,您可莫莫觉得同自己无关。”
赵婶已经惊呆了。
读书这种大事,只有家里有富余的人家,才能咬牙举家供一人读书,像他们这种连房都住不开的穷人,哪里敢想读书识字的事儿?
真是一点都不敢想,一想都要银子!
萧衍继续劝道:“咱们又不是走科举,只是学些算学,这有何难?您是一人进学,受益全家。不瞒您说,我还打算送小弟进学,他天赋过人,若是耽误,这才是糟蹋。”
只是启蒙,不往下读的话,只用交几条肉干和一些粮食,如若再继续读,就需要加些银子,村里的王秀才规定如此,同其他秀才来说,已经少了很多。
赵婶本来还打算想请萧衍和萧宸教他们,可是萧衍连画都推给自己的弟弟,已经说明身子不好,让他教这条路走不通。
萧衍又说了萧宸要考科举,这可不兴耽误人家,想了想一人进学受益全家这点,又想到日后买卖定然会做大,总不能连契书都看不懂被人蒙骗罢?只能狠下心肠同意这个主意。
“那成,我明个便去同王秀才说道说道。这算学难吗?一月可足?”
对于萧衍和萧宸自然是不难,毕竟两人都是天资过人的存在,这点陈芝兰就相当有经验。
“看人罢,材哥头脑聪慧,应当不难。”她勉励道。
“这几日婶子便抓紧做绣活,当月先不分账,等下月,应当可以。”
这个月才开始几日,也就是说到下个月底,两个月的时间专攻算学,应当……可以罢?
陈芝兰回想自己以往学得头昏脑涨的日子,突然有些不确定。
“不若这般,在材哥尚未开学会之前,请宸弟记账可好?每月从公账出一两银子。”
赵婶也没有异议,对于意外之财,萧宸自然欣然同意。
第15章 奸臣15
时代生产水平低下,贫穷百姓缺乏娱乐,也就只有在饭后闲谈十里八村的闲话。
要说村里近来最让人议论的事儿,首当其冲便是萧大石外头有人,他婆娘给他戴上王八绿帽,还让他养别的汉子的崽。最后两人和离,黄氏又迅速与她堂哥成婚的事情,叫人看了好一番热闹。
胆小一点的人,会有意无意在萧大石面前议论,说黄氏两人请酒席动静有多大,摆了多少桌,没脸没皮一点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