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2 / 2)

加入书签

见那药茶还有许多,杨怀恩便厚颜讨要了一些,他年纪大了精力不如年轻人,干活的效率慢于同僚,所以都是别人早早下值了,他还要多留许久。

网?阯?f?a?b?u?Y?e??????ù???ě?n????????⑤???????m

次日杨怀恩请了一日假,要亲自送自家堂弟、儿子和两名学生去贡院参加会试。

杨怀恩来京城半年,还是第一次因私事请假,他顶头上司便是自己恩师,自然不会为难他,笑着说:“是子胥和含璋要会试了啊,当年我还未流放前,你就常常跟我炫耀你家幼弟聪慧又勤学,若不是因为我,也不会耽误他这么些年,是我误了他的前程啊。”

杨怀恩从未怨过恩师牵连,他对恩师虽是有些功利之心,先前恩师位高权重之时,曾盼着得恩师提携好少走弯路早日高升,但更是有许多真心的师徒情分在。

当年恩师来他家做西席时已经是州府闻名的大才子,那时恩师已有举人功名,且是贺州乡试解元,他中举的时候二十多岁,但并不是因为大器晚成,而是因为接连赶上父孝、母孝、妻孝,耽误了数年科举。

因为家贫,为了安葬父母、妻子,齐大人借下许多债务,生活难以为继,才经同窗介绍,到了潍县杨家给杨家嫡长子杨怀恩做先生。

那时杨怀恩才十二岁,前一个先生是个多年乡试不中的老秀才。

杨怀恩年少时其实是个有些顽劣的性子,他出身好,生来就是金尊玉贵的少爷,又是家中嫡长孙,长得也好,人又聪慧,是杨家上下皆宠爱的心尖子。

被宠得有些心高气傲,杨怀恩看不上那个才学平平只会照本宣科的老秀才,几番捉弄把老秀才气得愤然辞去。

杨家老太爷十分头疼,为了镇住这个眼睛长在天上的嫡长孙,便四处托人请真正的大才来教导长孙成才。

杨家有钱,齐大人缺钱,两边一拍即合,杨家替齐大人把债务全部还清,还另每月开出不菲的束脩,包吃包住包四季衣裳,还说好等齐大人出孝便奉上大笔程仪送齐大人进京科考,绝不耽误齐大人前程。

就这样二十多岁就孑然一身,无父无母无妻子儿女的齐大人,背着一个小小的灰布包袱便去了杨家。

杨怀恩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可在真正满腹才华的齐大人面前,他秀的那点小聪明,玩的那点小手段,都被齐大人轻松应对,不过几日,杨怀恩就被齐大人收拾得心服口服,对齐大人说的话比对自己亲爹还要信服。

齐大人的妻子是难产而亡,一尸两命,腹中正好是个足月的男婴,巧合的是还与杨怀恩出生的日子不同年但同月同日,齐大人瞧着杨怀恩,不可避免的会想,若是娘子没有遭遇难产的不幸,当初儿子顺利生下来,许是像弟子一般聪慧但调皮,自家一家三口便是日子贫寒,可早晚有出头一日……

齐大人难免移情,渐渐把杨怀恩当做自己孩子一般倾心教导,三年母孝一出,杨怀恩的学业才刚刚起步,考过了县试、府试取了个童生功名。

齐大人犹豫许久,最终叹息的推去了杨家奉上的程仪,自愿留在杨家继续教导弟子,又过了三年杨怀恩在齐大人的教导下中了举人,齐大人才放手离开潍县,去了京城参加会试,当年就得中二甲头名,留在京城为官。

这多年的情分,如何能因为恩师一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