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2 / 2)
辛砚越是聪明,就越是难受,尤其是耳朵里日日听见大家对辛盛的夸赞,他总是忍不住在心中愤愤不平。
若是他家也有钱能供他读书,他未必比不上堂兄辛盛。
大人们并没有把辛砚这话当真,只把这当成孩子的玩笑话忽略了过去,只有辛长康心里难受了一下。
辛长康本想把辛砚抓过来训斥几句,却被妻子朱氏抓着胳膊悄悄拧了一下。
妻子眉目一瞪,辛长康就不敢动作了,大过年的可不敢惹得妻子哭。
如今离族里开祠堂的时间还有一阵,辛长平便分好了礼品带着儿子辛盛去几家亲近的长辈家拜年。
到了要去朱童生家的时候,辛砚又缠了上去主动帮着提着礼品,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不知心里打着什么主意,说:“大伯,我也一道去阿公家。”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ω?è?n????????????c?o???则?为????寨?佔?点
辛长平不疑有他,便也让辛砚跟着。
待到了朱家见到朱童生,虽然如今他是秀才,朱童生还是童生,可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辛长平很是郑重的朝朱童生做了一个长辑礼,道:“见过先生,先生安康,祝先生福运绵长。”
“安康,长平亦安康。”朱童生没有托大,很快将辛长平扶了起来,执着他的手一块儿到茶桌旁面对面坐下。
朱童生这辈子,自己在读书上没甚么天分,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举业教书为生,辛长平已经是他这辈子教书上最大的成就了。
朱童生没有儿子,只两个女儿,他时常可惜,没能跟自己的得意门生成为翁婿关系。
一个女婿半个儿,他没有儿子,这么好的半子也没能得到,真是生平一大憾事。
当年北方旱灾,朱童生跟着族人一路往南方逃难,经过此县,他常年读书身子弱,家中另外三个都是弱女子,实在走不动了。
此地名叫潍县,所处之地在南北交际之处,气候没有南方那么潮湿,也没有北方那么干燥。
北方的旱灾往往不会波及到这,南方的水灾淹到此的时候也不多,算是个宝地。
朱童生一家人便决定拜别了族人,就留在这潍县。
为了求得一栖身之地,朱童生将长女许配给了此地族长家的幼子。
朱童生的长女年长辛长平几岁,次女又比辛长平小了近五岁。
辛长平十六岁得中童生时,他倒是起过心思,想将小女儿许配给这个得意弟子。
可当时小女儿才十一岁,他实在不好意思要求辛长平等他女儿五年,等到二十一岁再成亲。
这心思便没说出口过,不然后来也不敢跟辛家做儿女亲家了,一个女子前后说给一家的兄弟太难看了。
还好辛长平是个尊师重道的,每次回村里总会来他家里拜见一番,也算是稍微弥补了一下他心中的郁郁之气。
朱童生拿出大女婿前些日子送来的好茶叶,见自己外孙辛砚也过来了,便指使辛砚帮他去灶间端壶热水来。
“好的,阿公。”辛砚在朱家倒不像在自家一样随意,大概因为朱童生除了是他阿公,还同时是他的先生。
教学时打手板那是真的打,戒尺打在手掌心,两下就能肿成个大馒头!
这家里上上下下辛砚最敬佩的是大伯,最怵的长辈便是阿公,便连忙应声,乖乖去了灶间找他阿婆要热水。
朱家阿婆在灶间正煮着本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