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6(2 / 2)
第249章
他的肉|体感到了疼痛,但他的心却很快乐:她还从来没有给别人起过新名字。呵,殿下,你不明白,你一旦给别人起了名字,就表示你跟那个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一种无法切断的联系。
他快乐极了,觉得自己真是走了最正确的一步。
——我在你的心里了吗,我的殿下?
*
利奥波德交出了伊利亚关押的地点,但凯瑟琳又犯难了:要谁去柏林走一趟呢?柏林不能说是龙潭虎穴吧,那也绝对不是什么好去处。她也不能请求伯蒂表哥下令要求MI5或者MI6的特工去救她的侍从官。
想来想去,最合适的人选还是只有肯家兄弟。他俩有外交护照,肯尼迪大使也跟希特勒有几面之缘。他俩明着要人不行,但完全可以命令利奥波德写封信释放伊利亚,让肯家兄弟拿给他的属下看。
从这件事她又发散思维:小乔怎么死的?只记得他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死在一次任务中。他有什么必要非得去当个危机重重死亡率极高的轰炸机飞行员?他就不能做点其他事情吗?比如当个情报官员之类,安逸的待在指挥部或者情报部里?
她能改变小乔的命运吗?多重宇宙定律还有用吗?
试一试,不试试看怎么知道呢?
*
w?a?n?g?阯?发?B?u?Y?e?ì????????ě?n???0??????﹒?????m
亲戚们在圣诞节前后都给她写了信。娜塔莉亚在洛杉矶非常愉快,圣诞节也没来见她,说请她和阿拉斯泰尔好好过一个二人圣诞节,没有催生。
塔塔说目前伦敦群众情绪稳定,大概是英国只派了两个步兵师去法德边境,人数不多,而且法德边境依然安静如鸡,根本没有开战的意思。群众纷纷表示这样就很好,只要大英的军队不死人,波兰被瓜分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因此英国的征兵登记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她的丈夫也登记了。
菲利普进入达特茅斯的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这是一所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学院,目前只有两年制课程。学员会在学院学习3个学期的理论知识,第四个学期在军舰上度过,等于实习。实习学员被称为“见习军官”。菲利普热情的憧憬成为“见习军官”,但他也说了,路易斯舅舅恐怕不会安排他在前线军舰上服役。
噢,他还说,10月底
国王一家到海军学院来视察,学院安排他参与接待国王一家。玛格丽特还是个叽叽喳喳的小女孩,伊丽莎白倒是长成大女孩了,还懂得害羞了。他认为两位公主都不够漂亮,比不上他的姐姐们十几岁的时候,更比不上殿下。
你这马屁拍的可不怎么样。
德米特里叔叔在棕榈滩别墅过的很舒坦,还把儿子接来过了圣诞节。他跟妻子终于离婚了,但孩子还有探视权,他也不差钱,抚养费按时支付,前妻很满意。
玛丽娅姑姑和伦纳特表哥去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玛丽娅觉得侄女太紧张,伦纳特却担心斯德哥尔摩也不安全,想送老婆孩子和亲妈去伦敦。
奥尔加姑姑一家都住在蓝铃花庄园,季洪22岁,古里20岁,他俩都想参军,但奥尔加不允许——英国宣战了,跟我们俄罗斯人有什么关系?
凯瑟琳想着奥尔加姑姑说的倒也没错,战争总是会死很多人,她怎么舍得自己辛苦养大的儿子去当炮灰?
从这方面来说,奥尔加和丈夫库利科夫斯基上校的政治觉悟是非常低的,甘于平庸,跟肯尼迪大使亲手送两个好大儿上战场远远不能比。
而且以奥尔加无比痛恨布尔什维克的心态来说,她更不可能允许儿子加入苏联军队。
她想着这两个家庭也非常有意思,值得观察。奥尔加出身高贵,生来就是人上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烈震荡,她便会愿意甘于平凡,主动躺平,孩子们好好活着就是最大胜利;
肯尼迪家出身微末,有钱之后只想提高家族的社会阶层,他们必定是积极向上的,也就是往死里卷。
肯尼迪家族之所以在20世纪下半叶名声大噪,除了出了一位总统之外,还有著名的路边社之“肯尼迪的诅咒”,他家因为意外和暗杀死亡的人数太多了!
唏嘘。
*
玛丽太后也给她写了信,不太满意他们的新居太窄小,配不上她的身份,嫌弃加拿大穷乡僻壤,连房子都没有合适的。倒也不至于,阿拉斯泰尔可能是压根没准备在枫林别墅常住,渥太华又不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