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6(2 / 2)
“陛下……殿下,你怎么看这件事?”
“德国入侵波兰吗?”
“是。英国要怎么做才最好?”
她摇头,“没有什么‘最好’,英国只能支持波兰,法国现在肯定比我们更着急。”
旁边的围观群众都笑了。
对于法国这个“世仇”,英国人不放过任何嘲笑的机会。
“会宣战吗?殿下?”
凯瑟琳假装思考片刻,“会宣战。”
围观群众变了脸色,普通群众没人希望开战。
*
电报在伦敦、巴黎、柏林之间疯狂来往,但没有华沙,据说德国切断了波兰对外联系的一切方式,发电报需要有电缆电线,波兰无法向盟国英法求助。而波兰是绝对不可能向苏维埃求助的。因此波兰被动的成为了孤岛。
据说,德国要求英法承认德国对但泽地区的主权,在此前提下,德国可以从波兰撤军,意思是“我只要但泽哟”。
据说,英法要求德国军队48小时之内“无条件”撤出波兰,意思是“但泽可不给你哟”。
这还怎么谈嘛!
伦敦所有报纸、电台都在说“波兰事件”,也都在说奥尔加皇储早已预言过,《慕尼黑协定》签署1年后,德国必定入侵波兰。这则预言准确到可怕!
一大堆记者涌到克拉伦斯之屋门外,急切的想要采访奥尔加皇储。
阿拉斯泰尔被记者的阵势惊到。
王室新闻秘书匆匆赶来,同凯瑟琳商议接受媒体采访的事情。
首相已经去觐见过国王,通报了将要在48小时的期限之后正式对德宣战,宣战之后国王将向全国群众发表公开讲话。凯瑟琳的身份特殊,她不仅是王室成员,还是前任王后,还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专栏作家(aka预言家),英国群众会想要听听她的看法。
凯瑟琳同意接受采访,王室会要求报纸在公开宣战后发表她的采访。
王室对正规媒体的控制力还是非常强的,几十年后的《太阳报》除外,他们就是小报,荤素不忌。
王室指定的纸媒一般都会是《泰晤士报》,9月2日上午,《泰晤士报》记者在克拉伦斯之屋的客厅采访了尊贵的沙俄皇储殿下、克拉伦斯伯爵夫人奥尔加女大公。
*
英法发出了最后通牒,德国不予理会。
48小时的“最后通牒”显得有点可笑。
*
肯家兄弟、菲利普王子、谢尔盖也在8月31日乘船返回伦敦。谢尔盖次日回了克拉伦斯之屋向女主人汇报工作,带来三位少爷分别写的报告。
这是凯瑟琳要求的,要他们事无巨细都写下来。
菲利普的报告比较短,他的作用不大,虽然给他弄了个临时的英国驻俄使馆三等武官身份,但还是太年轻,基本没人鸟他。他抱怨得不得了。
但他对莫斯科的感受还不错,觉得是跟伦敦完全不同的城市风貌。说起来他也有1/4沙俄皇室血统,他的祖母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孙女,奥尔加康斯坦丁诺夫娜女大公。他跟玛丽娅女大公和德米特里大公则是第一代表亲,玛丽娅与德米特里姐弟是菲利普的亲姑姑希腊和丹麦的亚历珊德拉公主的孩子。
对于苏维埃,菲利普是深恶痛绝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很多表亲死于20年前的……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