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 章(1 / 2)
第194章
始皇十年,太子率三千玄甲出咸阳,北上至九原郡。
太子殿下突然从眼前冒出来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蒙恬忧心忡忡,还不能表现出来,表面上端着历经沧桑的大将之风,实际上想起了一次又一次被太子拖着溜的经历。
打赵国的时候是这样,打楚国的时候还是这样。
无话可说,真的。
他用目光环顾四周,好像在向李牧和章邯传递这么个意思:“我的队伍冒出一只太子诶,没有人管管我的死活吗?”
章邯爱莫能助地耸耸肩,李牧若无其事地表示他看到了。
李信拍拍蒙恬的肩膀,安慰道:“不用担心,有太子殿下在,输不了。当年打楚国,不就多亏了太子吗?”
蒙恬幽幽张口:“我担心的是输赢吗?”
以大秦的兵力打匈奴,还需要担心输赢吗?是瞧不起谁呢?
“蒙将军好久不见。”太子飒爽地下马,动作十分利落,精神抖擞,神采奕奕,未语先笑,灿然生辉。
“久违颜范,殿下风采依旧,臣却有点老了。”蒙恬感叹。
“这可不像将军你说的话。”李世民戏谑,“将军你只比阿父大两岁,这话要是传进他耳朵里,可就要怀疑你是不是在讽刺他了?”
“臣哪敢讽刺陛下?”蒙恬摇头失笑,“陛下近来可好?”
“他挺好的,除了突然变得很啰嗦之外。”
“陛下也是关心殿下。”
“我知道。我在炫耀,听不出来吗?”好理直气壮。
蒙恬更无奈了,见面三分钟,被噎住好几回。
李世民笑意满满,随口欺负了一下蒙恬,而后转向章邯。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真正见到你。”
“虽是初见,臣却是神往已久了。”章邯抱拳为礼,“臣在云中,受了殿下不少关心和馈赠。”
“那棵柳树还在吗?”
“在。每年三月,都可以折柳迎春。”
李世民便扬起了声音,更轻快随意了些,看向李牧。
“你怎么样?如果我长途奔袭,你能跟上吗?”
李牧淡定地问:“那得看有多远。”
“两千里。”
将军们发出了低低的抽气声,李信最积极:“我可以!不管多远,我都紧紧跟随,保护殿下。”
王离默默道:“这是我的职责。”
英布挠了挠头,小声念叨:“这么抢手吗?”
韩信在他旁边,闻言诧异:“你在问我?”
英布翻了个白眼:“算了,跟你这种命好的小孩说不清楚。”
蒙恬不跟他们争,他的定位不是这个。“殿下想如何用兵,还请告知我们。”
“当然,不和你们交代清楚,这仗也没法打。”
太子一来,九原郡及云中、雁门、代郡的指挥权,就瞬间转移,且没有人有任何
”李世民笑得轻描淡写,理所当然,还有那么一点小小的骄傲。
他拿出来给蒙恬看,大大方方,泰然自若,“这场战事,由我全权指挥,毋需经过咸阳。可以随便先斩后奏。”
精致古典的虎符在太子手里抛上抛下,从诞生以来大概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它能化身蝴蝶,在将军们默然的目光中上下翻飞。
除了英布这个“乡巴佬”,其他人竟然不是很意外。
蒙恬心服口服:“臣领命。”
太子很满意:“章邯率云中军两万,与月氏、戎族同行。”
“还有戎族?”章邯不解,“他们与匈奴不怎么接壤,怎么也出兵?”
戎族在以前义渠羌族那块附近,和匈奴没什么仇,但是……
“戎王想见识见识秦军和月氏军。”李世民含蓄道,“他们被月氏王吞掉过不少地盘。”
比邻嘛,难免会有摩擦,好地方谁都想要,肥沃的水土谁都想抢,戎王抢不过大秦,也抢不过月氏,受了不少夹板气。
众将若有所思,章邯继续问:“那羌族呢,他们只是看着?”
“他们现在可以看着,等这场打完了,就该上贺表了。”李世民太清楚这些墙头草了。“这场仗看似是在打匈奴,其实打的是大秦的声势和地位,不仅要胜,还要大胜,胜得干脆而漂亮。因为大秦周边所有异族,都等着看呢。”
“臣明白。”将军们异口同声,坚决笃定。
“咸阳只出委积,不出兵马,就靠北地九郡之兵,就得达到我想要的战果,还是有些难度的,将军们辛苦。”李世民言笑晏晏,指挥若定,把每位将军带多少兵马,从哪里出发,到哪里汇合,都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给予最大的宽宥和灵活自主性。
“殿下你呢?”李牧深深地看着他,“往祁连山去吗?”
“不仅仅是祁连山,还有昭武城。”
“殿下想会见月氏王?”
“还是你懂我。”李世民大赞。
李牧静默地想:我不是很想懂你……
蒙恬猝然色变:“那可是月氏的主城,殿下只带三千人去,不安全吧?”
“月氏王不傻。”李世民言之凿凿,“放心,我要是擦破点皮,他比我都紧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