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75 章 · 打团了(2 / 2)

加入书签

韩非怔了怔,狐疑道:“陛下封、封禅,礼仪不是由……由通古负责吗?”

“李斯师兄一个人,怎么敌得过齐鲁那——么多儒生?”李世民夸张地拖长声音,以彰显“敌军”数量很多。

“是这个理。”浮丘伯积极道,“不管他们去不去,我跟你去。我早就看那帮贱儒不顺眼了,荀师要是在,肯定亲自去骂他们,有皮无骨,徒具衣冠,故弄幽隐,整天不干正事。”

“那太好了!”李世民就等他这句话了,忙握住浮丘伯的手上下晃晃,“多谢师兄援手。”

“跟我客气什么,我本来就想骂他们。”浮丘伯嗤笑,“正愁找不到机会呢。”

张苍现在不仅在太学任教,也在做御史,不过主要是掌管图书档案的,

() 再坚持。

这就是默许的意思了,大家都知道。

李世民笑如春风,在韩非家乐呵呵吃完饭,继续他的访客计划。

“哟,怎么有空往我这儿来了?()”

“?恏?N??媀?葶?????虎?????㈣()㈣『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在的在的。”刘交连忙应声,迎客行礼,“先生告知我了,不巧我脚扭了,便跟先生告假,今日未至祭酒家中做客,实在失礼,还望殿下和祭酒宽宥。”

李世民瞅了瞅他这一瘸一拐的,随口道:“那泰山之行,你还能去吗?”

“他去!他一定去!”刘邦不假思索,“只要还有一口气能喘,保证让他去。是吧,交儿?”

“师有事弟子服其劳,若得允许,我自然要去的。”刘交乖巧道。

“那行了。”李世民茶都没喝,就要赶往下一家。

“急什么,让人传信不就得了?你何苦跑来跑去?”刘邦一把拉住他,“坐下来歇歇,看看我抓的蟋蟀,老大一个,跳得可高了。”

“没事,我闲着也是闲着,回见。”

太子刷地冒出来,又刷地消失了,只剩下马车格灵格灵的声音。

刘交呆呆地看看还没煮开的茶,感叹道:“太子殿下好忙啊。”

“诶,我蟋蟀呢?”刘邦大惊失色,到处找,最后在沸腾的茶水里找到了。

“……交儿你说,这么贵的茶,烫熟的蟋蟀能吃吗?”

“……”

“子房~”

张良慢悠悠地放下手里的书,卷起来:“真是稀客,太子殿下光临寒舍,所为何事?”

“韩非师兄不在的时候,子房愿意代一下他的职责吗?”

“我?”张良讶异,“咸阳人才济济,怎么想起我来?”

“因为你既不是法家,也不是儒家,勉强算个局外人。现在的太学,换个外人上去,‘无为而治’一阵子,反而是好事。”

既能给韩非代班,也能给萧何那边降降压力,再加上张良是韩国人,韩地离咸阳最近,韩成最怂最识趣,绝不惹事,还很怕事。综合来说,张良的确很合适。

“皇帝陛下知道么?”

“当然。”李世民笑了。

虽然他好像干过很多冒险的事,但涉及政务,只要不是在自己权力之内,他都会一一和嬴政汇报及讨论,事无巨细,绝不擅作主张。

即便是自己权力之内,也会列出章程,呈给嬴政看,每一项都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恭敬不如从命。”张良微笑着,看在韩非的面子上,接下了这个任务。

“好极了。”

李世民就这样绕了一圈,又一圈,一天快跑遍了咸阳城。

“姜丞相!”

“臣在这里。”姜启用声音回应了他,随即有五色的雀鸟被突然惊飞,好像才发现树下有个人。

圆滚滚的彩虹花团子,从一棵树飞到了另一棵树上,斑斓多姿。

() “我打扰你了吗?”

“没有,臣等候多时了。这雀子可好看?”

“确实好看,比鹦鹉更像花。”

他在姜启那耽搁的时间要更久些,踩着黄昏的霞光回了立极殿,萧何还没走,也在等他。

“你多辛苦,我把韩非和李斯都带走,你的压力也许会小点,但也或许会变得更大,因为我也不在咸阳。”李世民低声,略有担忧。

“太子只是随陛下去巡游,又不是不回来了,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萧何看着他,从容而笑,“殿下回来时,臣若是能完成十之二三,便没有辜负殿下的爱重了。”

“那也太少了吧。”李世民佯装抱怨,“如果是十之七八,那我会更高兴的。”

“那恐怕有点难。”萧何哑然自笑。

“我相信你。”李世民坦然道,“静候佳音。”

三月,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奉常精挑细选了个日子,浩浩荡荡的皇帝车架从咸阳出发,经三川郡、砀郡、薛郡,一路祭祀名山大川,最终到泰山。

这一路上不能说风平浪静吧,那也可以说是风不平还浪不静,甚至刚出咸阳不久,就遇到了一场小风浪。

李世民甚至还在黄河渡口捡到了一个小孩。

对此,所有人觉得很离谱,包括他自己。

【作者有话说】

[1]出自《韩非子》

猜猜这孩子是谁?[让我康康]

第176章·捡到一只韩信崽x\hw\x6\.c\om(xh/wx/6.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