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4 章 秦王睁眼说瞎话 御史大夫:小丑竟是我…(2 / 2)

加入书签

“家法和国法是一回事吗?”馮去疾皱眉,不是他非要没事找事,而是御史大夫就是干这个的,他不出头反而是不尽责。

治粟内史道:“事急从权,可以理解。”

少府令马上跟团:“就是就是,将功补过。”

“将在外军令尚有所不受,何况太子?”尉僚和馮去疾硬刚,“一场绝无仅有的漂亮胜仗,不足以弥补这点小小的缺漏?”

“这怎么能叫小小的缺漏?按秦法,不遵诏令就是……”

“御史大夫慎言!怎么就不遵诏令了?王上下的哪条诏令里写了太子不许率兵北上?”

“但太子离开咸阳时,明确说了是去劳军,怎么就变成攻打云中?”

“兵无常势,战机转瞬即逝,既到了战场,那么灵活变通有什么不对?难道哪一天咸阳被围困了,諸位将军们也要等到诏令,才会来营救咸阳吗?”

“休要东拉西扯!”冯去疾振声,“既无虎符,也无诏令,太子出征就是不符合秦法!”

“符不符合秦法,御史大夫你说了可不算。”尉僚笑了笑,转向在场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这得廷尉来说。是不是啊,李廷尉?”

李斯看热闹看了一半就想走的,听故事津津有味,不代表他要成为故事里的事故本身。

但他走不了,不仅因为他不会隐身,还因为嬴政来了。

“诸卿都在?”秦王进了麒麟殿,心情颇为愉悦,“在讨论什么?”

众人纷纷落座,一个比一个端方。

冯去疾把他要告的内容,逐条上奏,围绕着太子这样做不符合程序

() 的问题控诉了一阵子,等秦王决断。

“此事是寡人之过。”嬴政从容镇定地下定义。

众臣皆愕然,面面相觑,无不失声。

“太子离宫之前,寡人交代他便宜行事,只是没有告于诸卿,才会累及御史大夫。”

冯去疾张口结舌:“啊?”

李斯迅速道:“王上的意思是,有密诏给了太子,所以太子才会领兵出战。原来如此,臣明白了。”

“如此,可合乎秦法?”秦王淡然地问。

廷尉毫不犹豫:“自然合法。”

冯去疾:“……”

“那此事就不必再议了,该怎么论功行赏,就怎么论。太子封无可封,就赐为‘天策上将’,增其封邑巴郡枳县,矿锦盐税按例抽三成交归王室,七成上交太子,封邑诸事依旧由县廷管辖,太子不得越权管辖调兵,也不必往巴郡而去。”

巴郡枳县地处长江上游,是连接秦楚的交通枢纽,矿产极多,水运发达,将太子封在这里,有秦王的多方考量。

秦国是郡县制,封君没有管理封邑的权力,只负责拿钱,这一套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不必多说,也无人反对。

冯去疾还在琢磨密诏到底存不存在的事,秦王对此次有功的将领们一系列的封赏已经如流水般传下去了。

太子全程保持微笑,不掺和任何一项其实早就已经看过的决策。

直到这一项项流程全过一遍,终于来到了李世民感兴趣的内容。

“秦军目前正在接管赵地,此战攻伐极快,损耗甚小,秦国没有伤筋动骨,寡人之心甚慰。尤其得了两位大将,令我大秦如虎增甲,更添锐势……”

李世民走神地想:还是如虎添翼更有趣些,大老虎要是有了翅膀就能飞了,他要是有翅膀就好了,他也想飞……阿父的废话什么时候能说完?豆沙蜜枣粽是不是煮好了?箬竹叶和菰叶包出来的粽子味道会不一样吗?白粽蘸糖好吃还是蘸蜂蜜呢?

他脑子里已经想到粽子剥开是什么香香甜甜润润的味道了,秦王的话也终于说完了。

“宣李牧、庞煖觐见!”

诶,来了。

李世民忽然坐得更正了些,精神抖擞地向外看去。

第135章有其子必有其父if线二凤捡到始皇崽……\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