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2 章 · 他的一天(2 / 2)

加入书签

“跟你说话真费劲。——你的先生们来了,去去去,别妨碍我看热闹。”

有人在背后拍了拍刘季的背,他疑惑转身:“干啥?哦,太子啊,我说是谁呢,一点声不吱。”

李世民微微一笑,矜贵端雅,俨然是个春和景明版本的小小秦王。

“啧,你不说话的时候,跟你父真的很像。”

这不废话吗?毕竟亲父子呢,手把手带的,一点都不像,岂不是很离谱?

刘季神神秘秘地把脑袋凑过去,勾着李世民的肩膀,跟他说小话:“你牙还没长好吗?到底还要装多久啊?”

太子门牙刚掉那两天,那是一个字都不愿意讲,吃东西都斯斯文文,小口小口的,哪怕被秦王笑话矫饰,也死活不肯吭声。

那受业时怎么办呢?

一开始荀子他们以为太子病了说不了话,也没人为难他,后来过了好几天,浮丘伯先回过味来了,觉着不可能病这么久一点起色没有吧?而且看气色,太子除了不说话,那飞奔上马,御车撒欢的时候,劲头可够足的,谁都追不上。

浮丘伯怀疑不对,就天天观察太子哪里不对,后来从刘交那里得知了这个啼笑皆非的原因,很无语,也没法管。

张良早就发现了,但一点消息不透露,甚至还迅速摸索出了通过眼神和动作猜测李世民想说什么和干什么,准确率特别高。

就比如现在,刘季致力于逗弄太子让他开口,就问他:“这次大辩论,你给哪边站台?儒家,还是法家?”

李世民只小幅度地摇头,并不说话。

“这是啥意思?”刘季笑嘻嘻。

“太子的意思是,他不会为任何一家出声辩论。”张良的声音有条不紊地传来,人也不疾不徐地走过来。

李世民便笑了,嘴角微微上翘,点头示意就是这样。

“子房以后去当译官指定错不了,这都不用听音,观色读心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刘季谑笑,“正好以后去出使什么月氏、匈奴、南越、羌族……不过得小心,像子房这等姿色,指不定会抢去吃掉。”

这个吃,似乎是一语双关,因为很多异族都还保留着颇为残忍的风俗,人祭人殉人肉羹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不过张良言辞可辛辣,毫不客气道:“刘兄放心,我若是做了译官,一定记得荐你做行人,出使路上同行。”

译官和行人都是典客手底下的官职,一个负责翻译,另一个负责待人接物,常常搭配出现。

李世民忍俊不禁,刘季立刻盯着他看,看得

还在兢兢业业上班的李斯。而这些同门里,儒家弟子呈压倒性的优势。

不提荀子和李世民这两主张儒法并行的,荀子是太学祭酒,不好再参与这样的辩论了,只安心观看就好;秦国太子也不太适宜在这么大的场合掺合,那不符合秦国国策,他们父子说好的,暂时先别动摇法家地位。

何况太子困扰在换牙的问题里,他才不参加呢。

他只要看热闹就好了,顺便让张良看管刘季抄秦律。

台上浮丘伯和韩非在文采风流、结结巴巴地辩论,台下刘季和张良在有来有往、插科打诨的吵嘴,李世民两只耳朵各听各的,别提多有意思了。

金乌西斜,太子和先生们告别,早早就往宫里赶。

“阿父,猫猫找到了吗?”李世民左顾右盼,到处寻找那个玄色的一团毛绒绒。

嬴政的面色很平静,却俯身把太子抱起来,像抱着他走进太庙那样,让他稳稳地坐在自己臂弯。

孩子渐渐大了,来去如风,嬴政极少再用这种抱幼崽的姿势抱他。

“你先别哭。”嬴政低声道。

“我为什么要哭?”李世民有点懵。

“你的猫,死了。”

【作者有话说】

[1]出自《列子·杨朱》,指乡下人把普通芹菜当作珍品进献,比喻自己的意见浅陋,类似“抛砖”的自谦。

第93章·猫猫去猫星啦\x\h\w\x\6\.c\o\m(x/h/w/x/6/点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