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32(2 / 2)

加入书签

李文筠:而在《假如》里, 安妮是民众口中的妖妇、女巫,是玛丽一世女王心中的刻薄继母,受尽唾骂, 就连亨利八世倚重多年的沃尔西都公开谴责:“你怎么能白天宛如放荡的母狗、晚上又好似娇羞的处女呢?”

主持人:红衣主教沃尔西为亨利八世卖命多年, 也是当时最了解亨利八世的大臣。如果安妮是亨利八世的真爱, 沃尔西应该会有所顾忌,而不是这么刻薄。而且无论是历史上的沃尔西还是这部剧里的沃尔西, 都说过亨利八世曾经痴迷于凯瑟琳王后,比起当年的痴狂,亨利八世对安妮·博林的追求不过是毛毛雨之类的话。

李文筠:如果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女人,他会为她遮风挡雨。这是男人的天性。男人跟某个女人结婚却不爱护她,反而要她冲锋陷阵、一身骂名还不得翻身,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不爱她,他跟她结婚不过是因为没有其他人选或者是其他人身上的利用价值不高。这一点,《假如》体现得淋漓尽致。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假如》里的亨利八世在利用安妮?

李文筠:是的。他需要安妮坐在王后宝座上,以否定凯瑟琳王后的合法性;他需要安妮的孩子,以否定玛丽女王的合法性;他需要安妮推动新教的传播,以压缩天主教势力、削弱罗马教廷在英格兰的影响力;他需要抬起博林家族这样的新贵,压制旧贵族,进而凸显王室的权威。毕竟,亨利八世用来除掉白金汉公爵的手段只能使用一次。

主持人:我懂了。如果亨利八世真实的意图暴露了,那么英格兰的贵族和市民们绝对会再逼王室签一次大宪章。反而是被女巫迷惑更容易获得民众的同情也更容易洗白。毕竟那时候的民众非常愚昧。

李文筠:但是这样一来,安妮·博林就惨了。她成了全国公敌,除了亨利八世别无依靠。偏偏她唯一的依靠亨利八世却从一开始就计算着用她的头颅平息民众的怒火,以稳固自己的王权。

主持人:您确定?

李文筠:难道不是吗?难道安妮·博林是那种愚蠢得看不出刻薄玛丽女王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蠢货吗?

主持人:当然不可能。据我所知,安妮·博林可是十二三岁就进入佛兰德斯宫廷,且深受尼德兰女总督奥地利的玛格丽特的喜爱,后来又作为玛丽·都铎公主的陪嫁女官前往法兰西,在时尚又糜烂的法兰西宫廷里呆了近十年还能全身而退的女性。她肯定知道,没有儿子地位不稳。以她的履历,她不可能做出让玛丽女王以侍女的身份服侍她的女儿的愚蠢决定,伺候她的儿子还差不多。

李文筠:没错。我记得这一段播出的时候,观众的在骂编剧给安妮·博林降智。但是如果这是亨利八世栽赃给安妮·博林的,或者干脆就是亨利八世以安妮的名义下达的命令,那就好理解了。

主持人:没错,这些事唯一的受益人只有亨利八世。他驱逐了朝廷中的反对者,包括西班牙势力和北方贵族势力,永久地削弱了罗马对英格兰的影响力。还打压了旧贵族,巩固了自己的王权。等凯瑟琳一死,立马罗织罪名,把安妮送上断头台。同时宣称安妮是女巫,自己只是被女巫迷惑了,立马又是干干净净清白无暇的国王。

李文筠:然后转身就跟自己的新妻唱双簧,通过逼玛丽女王承认自己是私生女,从而进一步打击天主教势力。

主持人:毁掉自己的两任妻子,又摧残自己的女儿。简直就是恶魔。

李文筠:就跟我们的历史上一样。

主持人:跟我们的历史上一样?您确定?

李文筠:当然。虽然中世纪的西方和后来十六十七世纪联合王国之外的西方,对女性的压迫非常严重,但是当时的王室女性,有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尼德兰女总督奥地利的玛格丽特那样的,也有法兰西的克洛德这种的。其中法兰西的克洛德会长成那个样子,完全是因为法兰西公主没有王位继承权。而英格兰的玛丽,她不但拥有英格兰的王位继承权,是亨利八世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她的母亲还是阿拉贡的凯瑟琳!那个指挥着杂牌军砍下苏格兰国王的脑袋的凯瑟琳王后!如果玛丽一直呆在母亲身边,会长成第二个法兰西的克洛德吗?

主持人:确实如此。虽然英格兰之前并没有女王,但是凯瑟琳王后地位稳固的时候,玛丽女王的确在按部就班地接受正统王室教育。如果不是亨利八世把才十岁出头的她关进伦敦塔,又让修女天天给她洗脑,她也不可能长成那个样子。

李文筠:这就是对女性的剥削和压榨。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而当时男人们的理想型就是女人要柔顺听话,事事以丈夫优先,不会抢对家庭和领地的控制权,还能不停地生孩子。当然,陪送大片领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