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6(2 / 2)
东欧格局再度改写。
新生的芬兰王国加入到了波罗的海海域游戏之中,牢牢地遏制着俄罗斯王国。
波兰王国虽然没有分得入海口,没能获得波罗的海霸权争夺赛的入场券,可是波兰王国夺回了最重要的王冠领地基辅地区,举国欢腾。
哪怕基辅地区到了朱君海手中,依旧是两国共同开发,相关条约几乎完全照抄联合王国和俄罗斯王国签订的最初版,可是波兰人依旧很高兴。
毕竟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伊丽莎白接受了一顶摇摇欲坠的王冠。
她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还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她是荷兰的凯瑟琳的最后的合法血脉。贵族们不敢得罪强大的朱氏家族,俄罗斯需要向强大的朱氏家族示好。
伊丽莎白也很清楚,在她加冕之初,俄罗斯的王权几乎只在自己的宫殿之中。
她很巧妙地利用了贵族们企图讨好朱氏家族的心态,为自己谋取利益。
比方说,她在宫廷推行新的时尚,鼓励贵族们穿汉服说汉语写汉字,鼓吹汉语和汉字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优雅的语言。
当宫廷开销越来越大、贵族们开始有怨言的时候,伊丽莎白又借机利用贵族之间的矛盾,夺回了几座被大贵族鲸吞的、原本属于王室的庄园。
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女皇的体面,同时又一点一点地积累实力。终于在她加冕后的第十年,再度发动政变,跟她的堂姐一样清洗元老院,把皇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伊丽莎白成为真正的实权女沙皇之后,并没有跟盎格鲁法兰西王国交恶,相反,她向临近的蒙古汗国发动战争。
她用这种方式向盎格鲁法兰西王国、向朱氏家族示好。
她试图证明,她和俄罗斯王国对于朱氏家族来说,是有用的。
伊丽莎白贷款补充军备,亲自上战场鼓励将士们,用蒙古汗国的土地奖赏士兵和臣民,用蒙古汗国的血肉补足俄罗斯王国的缺失。
她是如此努力,以致于跟她的祖先一样,把孩子生在了战场上。她又比祖先幸运,没有因为生育而留下暗伤。
伊丽莎白被认为是俄罗斯的中兴之主而名留史册。
至于立陶宛和利沃尼亚地区,同样是一片欢腾,特别是利沃尼亚。通过这次战争,利沃尼亚终于合法地、完整地成为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见鬼的租借区。
也就是这一年,联合王国正式改名为盎格鲁法兰西王国,王国境内开始推行同一种法令,汉语经过多年沉淀,份量从以前的越来越重,变成了王国第一语种。
盎格鲁法兰西王国和大明王朝的霸权之争还在继续。老大和老二争夺天下霸权,最终的结果就是,老三老四和之后的小鬼统统被碾为粉碎。因为越到后面,小国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
比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