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5(2 / 2)

加入书签

诚然,天主教有相当一部分高级神职人员过着腐朽堕落、穷奢极欲的生活,但是天主教会同样运营着当时除朱厚烨的领地之外,各国各地区唯一的福利机构:济贫院。

网?址?F?a?B?u?y?e?ǐ??????????n?Ⅱ?0?2?5?.??????

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目的是为了钱,他需要大量的钱,又怎么可能允许济贫院继续存在?

亨利八世发布了正式文件,赦免了那些高级神职人员,只是没收了他们现有的个人财产以补充自己的司库,同时彰显自己的仁慈。但是他连依附这些高级神职人员的仆人、马夫、厨师等平民因此失去工作而成为穷人都没有看到,更别说广大的中下层平民阶层了。

克伦威尔也一样,毕竟在这个时代,能打官司也敢打官司的,基本都是出得起律师费的富人。

而在这个时代,天主教跟新教最大的不同就是,新教是为了反对天主教、反对罗马教廷而诞生的,各国各地区的新教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没有相对应的福利机构。而天主教从诞生之初起,救济穷人就是它的理念和发展为庞然大物的根本所在。经过近千年的发展,济贫院等福利机构,是天主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花钱的大头。

现在,亨利八世为了钱、为了军费而进行宗教改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英格兰境内大量济贫院等福利机构直接关停,就是没有关停的,也不得不依赖于修女修士们的化缘,勉力支撑。

大量的教会福利设施被关停,就意味着很多依赖这些福利设施渡过冬天的人,将冻死在寒冬之中。

1533年的冬天,被当时的英格兰学者称之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因为那个冬天,伦敦冻死了很多人。

要知道,就跟托马斯·摩尔在乌托邦里写的那样,这个时代的工厂,大多都是活人进去、尸体直接丢进泰晤士河的血肉工厂。会造成这种血肉工厂遍地的根本原因就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贵族利用特权将领地的平民、小地主和乡绅都驱逐出去,只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用来养绵羊,好从羊毛上获得更多的金钱。

这些破产者就大量涌入伦敦和赫特福德郡这样的大城市、发达地区,有劳动力的会进入工厂,没有劳动力的就只能打零工并依赖济贫院的救济。

即便是朱厚烨的赫特福德郡极力安排,但是依旧有大量的破产者不得不依赖于济贫院的救济以渡过冬天。

虽然济贫院的那点救济,对于伦敦乃至整个英格兰的破产者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但是好歹也是穷人最后的一点安慰。

现在,这最后一点安慰,也是他们在寒冬中最后的一点支撑都要被夺走了,占据总人口超过八成的穷人如何受得了?

更别说,赫特福德郡的人民也无法接受安妮·博林嫁给亨利八世。

在赫特福德郡,人民对安妮·博林的评价两极分化,爱她的人依旧记得她在履行代理领主的期间,每季定期巡视领地、关心领民的日常的种种,坚信她依旧是他们慈爱的领主夫人,恨她的人恨她背叛了朱厚烨,嫁给国王之后,“蛊惑”国王进行见鬼的宗教改革。

这两方的分歧是如此之大,在有心人的挑拨下,直接发展到了聚众械斗的地步。

现在,竟然有人说,安妮·博林并不是出于自愿而嫁给国王亨利八世,而是被魔药控制?

原本约好干架的两方也不打了,直接拿起锄头、钉耙等农具往王宫去了。

这场运动最初被命名为求恩巡礼,因为发动这场运动的人民的主张是:希望国王亨利八世放安妮·博林自由,承认公主玛丽的合法权力,以及恢复旧有的宗教秩序。

但是双方的实力太过悬殊了。

赫特福德郡眼下拥有上百万的人口,加上伦敦的二十万,至少三分之二加入了这场运动。

而亨利八世的常备军就那么几千人,还是当年追随朱厚烨拯救罗马的,他们中间的大部分都知道内情,非常同情安妮·博林。所以在面对这些市民的时候,宫廷的卫兵们直接放下了武器,有的干脆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