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7(1 / 2)

加入书签

朱厚烨答道:“我知道。这些乞讨者大多来自于德意志地区,而且大多数是破产者。关于这件事,议院正在讨论中,具体方案还没有送到我面前。”

加尔文忍着怒气道:“您就不能做些什么吗?”

知道了还什么都不做?

这位殿下真的仁慈吗?

朱厚烨道:“我打算提早修建我的官邸,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安置这些流民。”

“以工代赈?”

议论声更大了。

别说是加尔文,对于今天在场的诸多贵族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

“是的。”

加尔文道:“非常抱歉,殿下,我能请问一下什么是以工代赈吗?”

朱厚烨道:“就是以安排工作的方式取代直接赈济食物和钱财的方式。传统的赈济方式往往是一次性拨款,对于国家财政来说是一种负担。而且大量的钱款聚集在一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贪污和腐败问题。而贫民因为是被施舍的一方,一般不敢主动争取。对比之下,以工代赈的优点是很直观的,因为是自己辛苦劳作换来的食物和工钱,工人可以理直气壮为自己争取。而对于国家来说,因为不是一次性钱款,财政压力不会那么大,更重要的是,以工代赈可以把不安定的乞讨者变成国家建设必须的劳动力,对于国家建设和国家财政运转的好处更加长久且健康。”

加尔文愣住了。

他担心的贪污和腐败问题,对方考虑过了;他没有想过的国家财政压力和运转问题,对方也考虑过了;就连他完全忽略的人民的反应,对方也有考量。

他脱口而出,道:“那么请问殿下,您知不知道教会的济贫院?”

“你想说的,是济贫院背后的贪污问题,是吗?”

“是的。”

朱厚烨道:“很抱歉,我是荷兰的大公爵没有错,但济贫院是教会的附属机构,它不归我管。”

“您就不能做些什么吗?”

“很抱歉,不能。这是原则问题,先生。世俗的事情归世俗,宗教的事情归宗教。在我要求领主的权力必须得到尊重的时候,我也必须尊重教会的权力。”

这……

加尔文本来还想再说什么,但是朱厚烨已经走开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加尔文听清楚了朱厚烨的主张。

其实朱厚烨并不了解这个时代,也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天主教。

更准确地说,十六世纪初的天主教跟数百年后的天主教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十六世纪的天主教要求人们顺从罗马。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教义,只有罗马教廷的教宗有权力解释福音书,其他人没有这个资格。

朱厚烨的主张,世俗的事情归世俗,宗教的问题归教堂,其实已经冒犯了罗马教廷的教义。

也就是说,朱厚烨根本就不是什么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只不过用自己不懂拉丁文为名,掩盖了这一点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