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44(1 / 2)

加入书签

的州县,比如他们的孩童是回归家乡后走失,那报官必然是在地方的州县,如此一来,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

至今十天过去了,连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都没有筛出来。

甚至于再努力十天半月,乃至数月,都不见得能找到目标。

付出,不见得能得到回报。

反倒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令人的耐心飞速消磨,不断涌起放弃的念头。

所以前些天众人才热热闹闹的,这两日已经明显地消极以对。

包拯并不意外,眉宇间却无丝毫动摇。

相比起公孙策的奇思,他更喜欢从案卷中寻找线索,哪怕上面记录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却与案情息息相关,一旦查清,便是朝着真相迈出坚定的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令包拯欣慰的是,随着《洗冤集录》的普及,各地的尸格乃至案宗记载,都详细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般糊弄了事。

而接下来随着《宋明道详定判例》的推广,各地的律法判定又会有更加详细的参照,不再是任由主官随心所欲地下判决,百姓只能期盼着州衙内端坐的官员,能多一些怜悯之心。

看着看着,包拯也不免疲惫,正困顿地闭上眼睛,按了按眉心,脑海中想着那两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律法的裨益,百姓的福泽,将来自己又能否在此事上做出贡献,耳边突然传来一道破空声。

“嗖!”

他猛地睁开眼,就见斜对面的桌案上,斜插着一根箭矢,末端绑着一封信件。

包拯面色不变,视线立刻顺着箭矢的角度,望向射来的方向,发现一扇打开的窗户,皎洁月光正从外面洒落进来。

包拯往前几步,找准角度再看,就看到了屋外的一棵树,视线收回,落在面前的箭矢上,这才把捆绑好的信件拿出,打开后就着烛火看了起来。

刚刚看完一遍,敲门声传来,一个粗豪的嗓门响起:“官人!官人你还好么!”

包拯抬头:“我无事,进来吧!”

大门砰的一下打开,身材威猛的大汉扑了进来,正是从江南一路追随来京师的张龙:“官人,刚刚是不是有贼人出没?”

包拯道:“劳烦你们这么晚还守着,方才是有人射了一封信进来,应该就在外面西南侧的大树上。”

张龙立刻转身,朝外喊道:“去西南的大树看看!”

外面应了一声,大约半刻钟后,又一個相貌堂堂的汉子走入:“官人,外面树上确有踩踏过的痕迹,是有人刚刚在上面!”

包拯此时已经把信件看完,沉吟片刻,询问道:“你们刚刚是怎么发现,有人入内的?”

张龙赵虎对视一眼,目露羞愧:“说来惭愧,我们什么都没发现,是刚刚一块石子射过,才惊觉有贼人窥探……”

包拯道:“不一定是贼子,江湖中人不愿与官府打交道,亦会如此!”

赵虎瓮声瓮气地道:“官人与其他当官的不同,若天下皆是你这般好官,大伙儿的日子就好过了!”

包拯面孔微微一烫,好在脸色看不出来:“此人送的信件,有提点之意,但也不见得是心怀好意!你们稍候,我要将此事记录下来,给审刑院留下日录!”

“是!”

张龙赵虎知道这位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点了点头,向外退去。

待得两人脚步离开,包拯将信件缓缓取出,眉头又罕见地皱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