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1 / 2)

加入书签

贺栎山乘马车回府那晚,撞上的那几个书生,竟然闹出来一场轰动京城的大事。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今年的殿试说起。

春闱之后,还有殿试。殿试一半看考生才学,一半看考生仪容风度——最好是相貌端正的,若长得太过吓人,实在有损官威,正巧有那么一位考生,问及时策对答如流,句句鞭辟入里,加之仪表堂堂气度不凡,当下被钦点为今科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殿试结束,自当设宴庆贺。一巡酒过,众人兴致到了,便有人提议以“飞天”为题,作诗助兴。

那位考生又是一骑绝尘,以一首《乌雁赋》拔得头筹,深得我父皇赞赏。

赞赏过后,又有一些不解。

“既是要咏‘飞天’,爱卿为何最后偏偏讲这孤雁坠地?”

那考生答——

“飞天固然重要,然雁若丧偶,则终身不配,乃至殉情,所以臣以为,若无明主,无知己,纵然‘一飞冲天’,也没有意义。若遇明主,遇知己,则死亦无憾。”

霎时,龙颜大悦。

赏白银一百两,另赐玉笔一只,要他今后不畏强权,直言笔谏。

这首赋虽有拍马屁之嫌,但也耐不住人家确实词作上佳,一时之间传颂临安,风头无两,甚至还有浣心楼的徐令先生出面,为这词谱了首新曲。

歌女们学完新曲,得了追捧,又忍不住问,这位公子可还有其他佳作?

翻来翻去,佳作虽然不少,但都没有那首《乌雁赋》有来历,有讲头,能凸显格局。众人挑来挑去,勉强挑出了一首《咏玉》。这词跟其他词作相比其实并不出彩,甚至说是平平,但这词有个特殊的地方,它是首讽词。 w?a?n?g?阯?发?B?u?Y?e?ǐ????u???é?n?Ⅱ????????????ō??

里头有一句是这么说的——

“千金不敌藓下岩,屠夫焉用将军剑?”

题名虽说是咏,讲的却是以玉击石,玉碎石存。

众人不解,刨根问底,居然发现这首词大有来历。

据说那位状元友人的一枚玉佩被神武营的军爷给撞碎了,没得到赔偿不说,还被臭骂了一顿,状元知晓此事后打抱不平,便写出了这首讽词。

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此词一传再传,一唱再唱,不出半月,风头便盖过了先前那首《乌雁赋》。

神武营在京中行事张扬,本来就不受人待见,加之那位状元获赐玉笔,于是此词一再经过升华,已然成为了反抗不公,不畏权贵的象征。

座下客有不懂的,问及来历,解释一番后,总不免赞赏感叹。

这位状元出尽了风头,神武营的名声却是一臭再臭。

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刻,巡城司趁热打铁,将此事直接抬到了圣上跟前。

巡城使上报,京中近来出现了大肆抹黑神武营的风气,唱曲的,说书的,铺天盖地、反反复复地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翻出来讲,反正只要是讲神武营的,常常都是座无虚席,讲的人言之凿凿,听的人义愤填膺,总之是群情激愤,十分不利于我朝的官派威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