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2 / 2)

加入书签

过完了年,也到了鹿衡玉离京的时候。

荆州百废待兴,有诸多事务等着他回去处理,所以他在京中留不得太长时间。

他离京那日,陈今昭与沈砚出城相送,三人在城门处吃了送别酒,互说着勉励的话。

“下回入京时,还不知会是景明几年了。”

鹿衡玉望着京都的方向,无不感慨道。

外地官员若无特殊事情,大多三年一入京述职。荆州距离京都路途遥远,若无意外,他们再见面,估计要等三年之后了。

沈砚却不以为意道,“以你之功绩,或许要不得几年,就会被调回京都了。”

这般想想也不无道理。

陈今昭道,“努力奋进啊鹿衡玉,我还等着你来日做阁老提拔我呢。”

鹿衡玉欲言又止的看着她眼底的淡淡青黑。

昨个大半夜里,他都隐约听见对面院里似还有烧水的动静。这些时日,他是眼睁睁瞧着那位殿下是愈发容光焕发了,走路都带着满面春风的意味,偏他瞧着他这位陈姓友人,似是虚了,有时候见其走路都似带点虚浮。

他真的很想劝劝对方,不行的话就别逞强啊,也不怕被吸成人干。

临别时上马车时,鹿衡玉到底没忍住,苦口婆心的对陈今昭劝了句,“来日方长啊,今昭,你要保重身体啊。”

陈今昭瞪他一眼,“快上车罢你。”

当她想夜夜笙歌吗,还不是被缠的没有办法!

鬼晓得那位怎么开始伏低做小了起来,软话软语的痴缠起来,她、她也顶不住啊。

第143章

景明六年夏。

如今朝堂上政通人和,明君垂拱而治,九州天下祥和昌明,已初现盛世之景。盛世光景百年难遇,无论是朝堂官员还是乡野百姓,无不欢欣庆幸于能处在这样的太平岁月。

按理说,公孙桓该志足意满了,他从边陲小地的无名人士,随着殿下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开创了如此大的基业,自此天下无人不识君。一个人能实现了如斯大的抱负,也该知足了不是?

是,他是知足了,但同样也愁啊。

愁什么?还能愁什么,自是愁殿下的子嗣啊。

殿下如今都而立之年了,可膝下仍空的让人慌得很,尤其是见到那愈发如胶似漆的两人,他每日夜里是辗转反侧的睡不着觉,愁的头发都掉了一把又一把。

有心想劝吧,可看瞧两人情同鱼水的黏糊架势,他怕冒然开口会戳了殿下肺管子,可若只这般眼睁睁看着什么都不说吧,他心里头又急得慌。

他犹记得数年前殿下曾信誓旦旦的言说,过两年就有子嗣了。可如今都过了几个两年了,他心心念念期待的嗣子连个影都没有,偏殿下现今跟完全忘了似的,连提都不提了。

殿下不表态,他也拿不住殿下是个什么章程。

难道要从宗室过继?那哪成!

这般大的基业,难道来日要便宜旁人?

公孙桓不知的是,关于子嗣一事,他家殿下不知在内心想过了多少回。之所以迟迟未明确对此表态,那是因为对方心里有些隐忧。

开春不久的时候,在外游历的华圣手就应宫里所请,派了得力的女医赶到京城。她分别给两人把过脉看过了,身体皆调养妥当,至于为何还没有孕信,那可能是时间的问题。

可姬寅礼觉得,子嗣一事,除了时间问题,还得看命里有没有。

年初的时候陈今昭的月信推迟了几日,他那会还满心以为有信了,没成想没有,只是空欢喜了一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