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3(1 / 2)

加入书签

告罪。

“陈大人恕罪,济州府此月已严加排查了三回,万没料到还有漏网之鱼。此事却是吾等疏漏,万望恕罪!接下来我会下令再次严查济州府,定让那群宵小藏无可藏。”

陈今昭摆手示意无妨,连戒备森严的京城都对这些隐藏至深的死士防不胜防,更何况是地方。

都督姓刘,说来也跟她有些渊源,他就是袁妙妙的外祖父。

“主要还是各座粮仓务必让人严加把守。”她正容嘱咐,“务必派重兵把守,日夜轮值,百步之内不得让无关紧要之人靠近,凡有异常立即上报。粮仓事关国朝命脉,必须让人严防死守,不得有失。”

“粮仓已派人日夜巡逻,陈大人请放心。”

与刘都督交谈之际,罗行舟闻询匆匆而来。

气喘吁吁的跑到她身前,不等气喘匀,就将怀里捧着的账册一股脑塞给陈今昭。

“看看吧,这是今岁济州府刚统计好的收成。”

陈今昭瞧他面上隐隐带着藏不住的炫耀之意,心里就有数了,济州府今岁的收成应当不错。翻开账册迅速一览,果不其然,竟比去岁足足多了两成。

“竟有如此之多!”

“那是自然,你当我在这里是吃素的?纵观去往各府实施新政的这些同年里,我这里绝对是见成效最快的,就这点上,你说你承不承认?”

“承认,承认!”

陈今昭忙不迭应和,只要能给她增大粮食产量,别说只是点头承认,就算让她将对方捧上天去她都愿意。

更何况,实施新政的这些同年里,罗行舟负责的济州府这处,的确是最先见成效的。

她与罗行舟边说着新政实施情况,边往府衙走去。

说来,数年下来,随着与他打交道的次数增多,她对他也渐渐改观了。尤其是当年,他不顾家里的阻拦,硬是拖着未完全养好的瘸腿,坚持与众同年一道出京施行变法时,她就对他刮目相看了。

至于他的腿伤来源何处,那自是因他未知会家中擅自在倡议书上签字画押,被他父亲得知后怒而敲断的。

这些年来,他在济州府确是做出了政绩,其能力有目共睹。至于其为人性格方面,除了还是有些目中无人外加自吹自擂外,其他的没啥毛病。

“对了,户部又给你来信了。”说完这段时间新政实施情况后,罗行舟突然想起一事,就从袖中掏出一封信件来,幸灾乐祸的塞给陈今昭,“泊简兄给你的信。”

因为陈今昭常要在各府奔波,所以沈砚在打听她大体行程后,多数会将来信寄到他们同年这里,再由同年转交给她。

她僵笑着接过了信,尽量表现出自然从容之态,不让罗行舟看了笑话。但这熟悉的信件入手那刻,饶是尚未打开,她脑门就先不争气的开始冒汗,手脚发麻心脏也随之突突跳。甚至只要一想到还要打开信件来看,她就有种天旋地转之感。

是旁的原因,而是两年时间下来,京中的沈砚已经成了她的鬼见愁。

他每月都要给她来信,平均下来三到五封不等。

起先那几个月,他的来信内容还算委婉温和,主要告知她朝廷大军粮草消耗情况,顺便提醒并督促她按时将足额粮草送往指定官仓。渐渐地,他信中内容多了催字,催她交粮,催她提前交粮,催她想办法额外多交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