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5(2 / 2)

加入书签

罗行舟在两人的目光中,别扭上前搭手,声音却坚定:“为往圣继绝学!”

周明远搭上:“为万世开太平!”

其余人陆续上前。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沈砚与陈今昭看向他们:“以有尔等同年为荣!”

众人:“以有尔等三杰为傲!”

各自举杯,以茶代酒。

陈今昭举了两杯,另一杯她替鹿衡玉来饮。

沈砚举杯:“与子同袍,王于兴师!此生不负!”

其余人举杯:“与君共勉!”

第126章

在上书之前,众人以准备蹴鞠赛的名义,在沈府又聚了一回。陈今昭针对此法进行了详尽阐述,其他人各有陈词,纷纷或举实例或援引典籍,阐述自己的见解。众人集思广益,在此法基础上进行改良完善,力求能让变法温和落地。

沈砚将最后决议的变法条款,工整誊抄在公折上。

“时不待人,衡玉的折子近日就会抵京,吾等需在那之前将公折奏呈御案。”他率先于首倡一列签上名字,按了手印,就将誊抄好的公折递给陈今昭,“诸位传阅观览,若无异议,明早就于朝议上,呈折。”

众人端坐在案前,无声颔首。

陈今昭逐条细读后,抬眸对着沈砚点头,然后提笔在其名字后,依次签了两个姓名,按了朱砂泥印。

没有急着将公折传递下去,她看向了在座众人,正容道,“诸位同年肯站出来为我们壮大声势,吾三人已感佩非常。明日公折呈递后,事态发展尚未可知,但无论是否会离京督办新政,我都希望诸位能再三思量己身境况,适量而行,不必勉力为之。”

诸位同年亦正色回道:“朝宴兄放心,吾等会深思熟虑,量力而行。”

公折于寂然无声中一一传阅。

再次回归沈砚手上时,奏章上首倡一行赫然落了三个名字,其后随着工整的十二附议人名。

公折的重量很轻,此刻托于手中却重若泰山。

沈砚一点点将覆满人名的折子合上,慎重万分地放好。

这一刻没有人出声,整个厅堂寂然无音,却无声胜有声。

临散场时,沈砚方开了口,没有说旁的,只嘱咐他们尽量都搬到东街来住。京都虽之前经了一拨血洗严查,但也难免会有些漏网之鱼,东街巡防严密,搬到此处来住最为妥当。

风口浪尖之时,再谨慎当心都不为过。

知道一些同年手头拮据,他亦诚心相邀,让他们带着家小来沈府暂居。

时候不早,众人也不便再久留沈府,遂纷纷起身告辞。

路过沈砚与陈今昭身边时,皆低声互道句“珍重“。

人去厅空,沈砚望着众人离去的身影,问旁边人,“朝宴,你怕否?”

“怕。”陈今昭亦看着同年们相携而去的背影,声线很轻,“怕新政未臻完善,怕朝中阻力重重,怕对手根基深厚、不可撼动,亦怕吾等不过是螳臂当车、蚍蜉撼树而已。我怕最后功亏一篑,没法亲眼见到政令推行成功的那刻,亦怕,熟悉的面孔相继在我面前倒下。”

许久的沉默后,沈砚才微不可查的低叹,“我同样也怕。怕带领同年们走上的是条不归路,亦怕不能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最后变法不成反倒激起动荡,让吾等成了千古罪人。”

外面寒风萧萧,呜咽的在屋顶卷着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