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6(2 / 2)

加入书签

现在且如此,那来日呢?

陈今昭喉咙干涩的咽了咽。

恐怕,她是真的回应不了旁的。

所以她都怕来日,当他从她这里获取不了相应的、令他足够满意的回应时,会失狂的做出什么举止来。想想都不寒而栗。

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好,她下一关究竟要如何过。她有预感,她的这层男儿皮此回怕难保住。

这些时日她冥思苦想,欲想出个周全之策,却最终败下阵来。无论她怎么想,最后只得出一个结论,保不住。

陈今昭低眸看着手里的这把镶宝匕首,苦涩一笑。

她还不想拖着全家老下奔向死路,所以借此时机或逃或叛,都不在她考虑范围之内。如此,就只剩最后一条路了。

向他坦白。

当这个决定浮在脑海中时,她只觉形骸空荡,似神魂被生生剥离。她猛地起身,在昏暗狭窄的屋内走了两步,缓解这种强烈到窒息的闷痛。

必须如此做,必须如此。

她一遍遍的劝说自己,告诫自己。

这是目前她能走的唯一一条路,纵再难受心煎,她也要如此行事。两害相权取其轻,既保不住她的身份,那在主动与被动之间,她必须选前者。绝不能拖到他昭告天下、万事俱备、只等迎她入榻那时,否则那时,恐就是她的末日了。

那人的滔天怒焰,她承受不住,她家人亦承受不住。

若她主动坦白,或许会有一线转圆余地,也未曾可知。

握拳深呼吸几番,她的双眸渐渐转为清明与坚定。既下了决心,便不必瞻前顾后,诸多情绪且抛之脑后罢,现在当务之急,是她得替自己谋划未来。

筹谋其一,是不让自己入他后宅,

筹谋其二,则是保全自己在外的身份。

所以,在大军归来前的这几月里,她得好好思量,既要选个挑明的合适时机,又要有能打动他的充分理由。

八月末,前线捷报传来。朝廷大军遭遇世家军前锋,已将其尽数剿灭,另王师沿途剿了参与叛乱的几家世家府邸,现已派人押俘虏进京,着令大理寺准备接应。

这些时日朝议散后,陈今昭与沈砚也会同行一段路。

两人谈鹿衡玉的情况,也聊对未来仕途的规划。沈砚向她解释了当初对他们无故疏远的事,并以此向她作揖致歉。

陈今昭亦忙拱手回礼,表示万分理解。

由此两人间的误会解开,相视一笑抿去了昔日的隔阂。

因为大抵猜到沈家应该是也在参与叛乱的世家之内,所以与他闲聊时都特避着打战这一话题,唯恐触及他的伤心事。可今日朝议后,见他面白无色,手抖惶乱再难维持往日的平静,陈今昭不由将他拉到一旁僻静处,出声安慰,“泊简兄,现你既已旗帜鲜明投了摄政王,且又立了功,那朝廷这边定会对沈家族人从轻发落的。你可有给沈府去信劝告?万一面对朝廷来,千万不要抵抗,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谢谢你今昭。”沈砚手扶着廊柱,面容惨白的笑着,“我已去信给了我娘,嘱咐她告诉族人该如何做。至于他们会不会做,那是他们的选择,各人生死有命。但求他们别累及无辜就好。”

陈今昭无奈叹息。

从沈家的家规就能看出,这个世家大族里族人的思想,多已被那套根深蒂固的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