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2 / 2)
泛白指尖骤然一松,她赶忙泄了些力道。
姬寅礼目光在她面上流连,“别紧张,上柱香而已。”
陈今昭没有应声,在用香炉里的炭火点了香后,就双手持香在旁低眸静待着。等了数息,直待对方先一步拜后,将三支香插进青桐炉里,她才上前半步,拜了三拜,同样插了香在炉中。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化纸炉前。
他先一步在炉前的红木圈椅上落座,随即朝她伸臂,似要横臂揽她腰间,要将她顺势揽抱过来。
她后退两步,细语轻声,“殿下,太皇太后会不高兴的。”
他动作顿了瞬,随即收回手臂没再坚持,转而将一沓黄纸递给她,“给我母妃烧回纸,让她看看你。”
不得不说,他这一刻妥协之举,极大缓解了她的不安。
原来他也不是全无忌惮,原来他心中亦有所顾忌。
这个念头在脑中闪过,此刻她方有些恍然若悟。难怪外殿光线如此昏暗,想来应是旁侧那人对他母妃心中有愧,不敢坦然面对罢。原来,他亦有顾忌之人。 W?a?n?g?址?f?a?布?y?e?ǐ??????????n?????????????????o??
思及此,她紧绷至极的心弦稍松,忆及他于榻间始终未再探第二回 ,想来劝他自己突破底线或许也非易事。思忖至此,她心头重担不免稍减。
陈今昭捻着纸张轻轻的扔进炉里,感受旁侧人灼灼的目光,眼帘轻轻垂着,不敢显露分毫异样的情绪。她只敢在内心暗暗祈祷,望这位娘娘真的在天有灵,望对方能托梦给其独子,让他能走正路快些娶妻生子,莫再行那荒唐之事。
说到娶妻生子,她不免就想到朝中的文武大臣。
难道诸臣就无一人上奏谏言?就算前朝旧臣或心怀异志,或畏缩不言,那西北文臣呢?尤其是这位殿下的肱骨心腹,公孙桓,何以缄默不谏?难道他就不觉得他主公,迟迟未娶妻不正常?为何不劝?作为心腹忠臣,他不该死谏的吗?
府里的公孙桓无端打了几个喷嚏,暗道莫不是着凉了。
将手里剩下的黄纸扔进炉中,陈今昭再次诚心的暗暗祷告,望娘娘能托梦给他,让他饶了她罢。愿他能放她一码容她过安生日子,莫再使她陷入这般不堪且危险的境地。再继续下去,她怕她早晚会走到万劫不复之地。
第67章
陈今昭用了两日时间,撰就了有关疏通河道方面的三策,呈给了右侍郎。很快她就被对方召到面前问话,在听她对弯道排沙、束水攻沙都能说得精准无误,甚至对枯水期定期清淤,以及沿岸植树固堤都有独到的见解,不由对她另眼相看了两分。
尤其听她说对能在浅水区排淤的骨水车亦有所研究,还指出了几项改进之处增大排淤排沙效率,右侍郎不由心下一动,暗下琢磨起来。
疏浚河道,耗资甚巨,光征调的民夫就逾万,且还要于来年汛期前告竣,工期不可谓不紧迫。如此备受朝廷瞩目之工程,他作为主事官,肩负重压,做好了固然是大功一件,但稍有差池就是重罪难逃。所以身边能多个得力干将,无疑能让他此番过去事半功倍。
“此可不是件美差,离京动辄数月,成日也需耗在堤坝上没个清闲时候,你当真要随行?”
“为朝廷尽忠,为百姓办事,岂容下官言苦道劳?下官愿随上官前去,为大人排忧解难。”
右侍郎颔首,赞赏的看她一眼,但话却并未说满,“你先回去罢,待我再斟酌一番。”
陈今昭忐忑不安的回去等信,每日里翘首以盼,可始终未等来上官传来的明确答复。”
见她神色失落,俞郎中还安慰她,道是这回去不成,待下回去也是一样。还道是,她在京中能将新型农用器物打造好,也何尝不是大功一件。
她也只能勉强笑笑,也没法与外人说,若此番无法离京,那她头顶悬着的那把刀,怕是就要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