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0(1 / 2)

加入书签

其实现在研发也并不算是从零开始,读研的一年半实践,季白青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过卫生巾研发的事,她们组建过一个小型的实验室,将外国引进的卫生巾拆开又重新组合后,花了八|九个月的时间,用现有的材料按照国外的卫生巾进行组装,最后出来的效果还不错,不过没有护翼,吸水性不是特别好。

现在唯一的难点就是需要替换先前的材料,增强吸水性的同时能够维持成本。

制作卫生巾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在询问了机械系的老师之后,季白青又让老师给她推荐了几个机械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帮忙改造,将现有的设备改造成适合生产卫生巾的设备。

一个月后,实验室研制出比以前更为吸水的卫生巾,在棉纤维和绒毛浆里混合了部分进口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最底层的防渗漏材料为聚乙烯。

高分子吸水树脂在国内的普及率并不高,只能依赖进口,所以成本比较高。

在研发结果出来之后,工厂已经修缮好,各种消毒和生产包装设备都已经准备好了。

实验室那边季白青也没有结束,而是将研发方向转为了高分子吸水树脂的研发,此外通过于景联系了机械系的老师人,让老师帮忙介绍了机械设计的工程师,开了另外一个实验室进行高分子吸水树脂制作所需要的设备的研发。

厂里一共招收了三十个女工,在进行培训之后,卫生巾开始正式投入生产。

工厂名字就叫保洁卫生巾厂,生产出来的卫生巾品牌名就是保洁。

第一批的卫生巾生产出来的时候,季白青手上的钱就被嚯嚯了一大半。

不过她也不大焦虑,毕竟实在不行的话还有陆霁,再不行的话她就回去啃老婆了。

现在唯一的困境就是卫生巾是做出来了,但做出来的第一批卫生巾只有一千盒,在此之后就停工了,需要等着先看看销路如何。

她们所生产的一盒卫生巾有十六片,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成本大概在六毛四分,吸水性更强,适合量多的时候用,售价便定在七毛钱一盒。

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适合量少的时候用,成本三毛二分,售价三毛五。

这价格在八十年代并不实惠,相反能算很贵,但是成本价就这么高,只能先定下这个价格,等到之后成本被降低之后再降价。

盒子上印着卫生巾的使用方法,让人一眼看过去即使没用过也能明了。

季白青这段时间忙着推广卫生巾。

她将第一批拿出来一百盒拆开,分别给医护人员和工厂的女工,就等着她们的反馈,如果觉得好用之后可以来购买。

此外,季白青也在想办法让百货商店采购,摆在大商场之后被看到的可能性才更大,但联系了几个商店,几乎都被拒绝。

她整天早出晚归的,和温淼相处的时间都少了,但也不能把现状告诉她。

总觉得有些丢脸。

多次推广没有用之后,季白青花钱主动联系了报社,又在温如嫣的协助下联系到了京市医院的妇科主任,两人联合和报社记者一起做了一次采访。

季白青在采访中的作用是将卫生巾的制作流程和方便之处说清楚,妇科主任则是证实了卫生巾的卫生和便捷,在采访结束之后,季白青又给妇科主任和记者各一盒卫生巾,让她们回去试试效果,如果不错的话向亲戚朋友推荐推荐。

过了几天,这则采访被印上了报纸之后,在京市内引起了一场小范围的波澜。

部分人知道了卫生巾的存在,也有人看着卫生便捷两个优点,动了想要买的心思。

可虽然卫生巾能去工厂直接购买,但不少人都找不到位置,要么就是太远,不少人只能作罢。

还有人觉得贵,心动也只能忍着。

倒是家庭情况好一些的离着保洁卫生巾工厂又近的家庭去买了几盒,不过算着总量,也就卖出去五十盒不到。

卫生巾经过了妇联的推广,又联合妇科主任让记者采访登报,宣传所得出来的效果却和季白青所想的不太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