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8(1 / 2)
林飞奴抱着呼呼大睡的小孩牵着大花回仁和楼。
仁和楼明日休息,林知了没有给众人准备中秋礼,而是每人一百文,想吃什么自己买。
这笔钱发下去,林知了就和弟弟带着小薛林回丰庆楼。
半道上,林知了叫林飞奴整理食谱,明年她在城东办个厨师学堂。
林飞奴:“还跟在丹阳一样啊?”
林知了:“不一样!每月两菜一汤一份主食,一次二三十人,每月只教八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半个时辰。可是每人每月的束脩是一贯,如果不教点真功夫,你姐会被骂黑心肠。这次叫丰庆楼的厨子教基础,比如刀工,杀鱼分羊的技巧。令仁和楼的厨子教做菜。仁和楼的菜更适合寻常百姓回家慢慢练。”
“您不担心过些日子人人都会做锅包肉啊?”林飞奴问。
林知了:“所以叫你整理食谱,回头我把招牌菜挑出来,教他们做更适合推着小车兜售的食物。再说了,即便仁和楼的菜被他们学去,东市也不会有第二个仁和楼。”
林飞奴闻言想笑,他姐的口气真大啊。
林知了:“你不信?不是每个东家都舍得把净盈利分给伙计厨子。”
“只是百分之二也不舍得?”林飞奴不信。
林知了点头:“也许有人舍得。但厨子等人的月钱会比现在少两贯。洗碗工每月最多三贯。仁和楼洗碗工的月钱加赏钱每月不低于六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你觉得他们酒楼里的厨子会像仁和楼的一样用心?”停顿一下, “兴许跟丰庆楼前掌柜一个德行,只叫马儿跑,不舍得给马吃草。”
林飞奴想不通:“叫马吃饱的道理他们会不懂?”
林知了笑了:“怎会不懂。好比街上的小偷,明知伸手就有可能被抓,为何还要偷?”
林飞奴无法反驳,便问:“您办学堂这件事姐夫也知道?”
林知了点点头:“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还不知道。回头我问问他们,上午叫丰庆楼的厨子过去,下午叫仁和楼的厨子过去。一次一百文。我再找两个帮手买食材。”
林飞奴帮她算算账:“您能赚到钱吗?”
“开两个班,一个班三十人,能赚到钱,就是赚的不多。”林知了低声说,“皇帝给了丹书铁券,就当为他笼络人心吧。如今很多技艺都快没有传人了,还守着什么传男不传女的规矩。我的厨师学堂办起来,定会有人跟着办别的。”
林飞奴看到几个西域人。朝他姐使个眼色。
林知了瞬时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朝廷的事。反正这件事要上表陛下,届时叫你姐夫跟陛下提个醒,陛下自会叫工部和鸿胪寺拟定章程!”
林飞奴琢磨片刻:“回头就叫姐夫禀报陛下。兴许陛下给你提供学堂,帮你筛选学生编写课本,你挂个学堂堂长的名就可以多拿一份俸禄。”
林知了:“若是陛下把老御厨请回来,我也不用担心仁和楼的菜外传?”
林飞奴点头:“日后薛瑜还可以卖食谱!”
林知了又思索片刻:“你还是要帮我整理一份,以备不时之需!”
林飞奴点点头就把外甥递过去:“他怎么这么重?” W?a?n?g?址?F?a?B?u?Y?e?????ǔ?????n?2?????????.?c?ō??
林知了:“肉结实。就这二哥天天担心他被你和你姐夫打坏了,每次来送酱和十三香都要过来看看他。”
小孩动了一下。
林知了顿时不敢说儿子坏话。
晚上,薛理回来,林知了把她的决定告诉薛理。林飞奴在一旁补充。薛理听姐弟二人说完,也觉得有些技艺因为一些破规矩失传了很是可惜:“节后再说吧。”
今年不巧,中秋节正好撞上庄稼丰收。薛二哥一家不能进城过节,翌日上午,薛理一家下乡。
小薛林第一次到乡下,跟鱼入大海似的,招鸡逗鹅,他累得晚上睡觉打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