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6(2 / 2)
刘丽娘识字不多,只知道看用料:“我看也像是铜做的。皇帝也不舍得用金子。”
薛理很意外,竟然是皇帝的字迹。至于是不是他亲手刻上去的,唯有皇帝和心腹清楚。
刘丽娘随口问:“写的什么?”
眼尖的丁小太医惊呼一声。
薛理看向林知了,见她只是有些意动:“夫人猜到了?”
实则林知了跟做梦一样,不,做梦她也不敢想象皇帝如此大手笔。她不禁感叹:“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在自己家见到传说中的丹书铁券!”
第192章 番外一
一年后,登基大典结束,皇帝立太子,尘埃落定,皇帝的叔伯兄弟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去老皇帝跟前上眼药,亦或者捏造一些风言风语给皇帝添堵。
薛理依然是大理寺少卿,谁叫他今年才三十三岁呢。皇帝倒是想在“大理寺少卿”前加四个字——同平章事,然而他舅颜大人定会第一个反对。
朝中像颜大人一样年岁阅历的文臣武将还有十多人,他们若是因为嫉妒薛理而结党,纵然薛理谨慎聪慧,恐怕也防不胜防。
薛理忠君,毋庸置疑。皇帝可不想把这把好刀用废了。是以不止一人暗示他应当封赏薛理,皇帝都只当没看见。
旁人代入薛理会觉得憋屈,有人甚至忍不住同情他,羡慕嫉妒他的人自然而然少了许多。上朝议事也好,到六部办事也罢,薛理遇到的笑脸越来越多。
更有甚者,拐弯抹角提醒醉理,日后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像在朝堂上拳打脚踢的情形别再出现。在地方上查少贪官也不能先斩后奏。面对皇亲尽可能礼遇有加,否则他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上坐到老。
薛理嘴上道谢,心里只觉得可笑。
若非他恩怨分明,在朝中最大的仰仗是皇帝,皇帝敢赐他丹书铁券?三尺白绫还差不多。
人呢,不能既要又要!
好比他们家林掌柜,不能叫她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要求其相夫教子!
说起林知了,这一年和往年并无不同,依然是仁和楼和丰庆楼两边跑。有一回心血来潮给仁和楼加两道菜,一道是粉蒸肉,一道脆皮五花肉。结果惹得丰庆楼的厨子小声嘀咕:“这一年菜单也没什么变化,熟客该吃腻了吧。” 当日林知了只当没听见。
如今她也是五日一休。休沐日,林知了令做饭婆子砸核桃,剁羊肉馅。八月十四上午,林飞奴驾车送他姐去丰庆楼。
到丰庆楼后门,林飞奴把马栓好,接过小外甥,林知了拎着大食盒进去。
林飞奴身上挎着外甥的包,一手牵着大花,一手扛着小外甥去仁和楼。
此时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都在厨房为晌午饭做准备。伙计开窗通风,洗碗工打扫院子,各忙名的,林知了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大呼小叫,多是看她一下招呼一声就继续忙碌。
也是因为林知了有了小薛林,丰庆楼众人认为食盒里是小孩的饭菜。
林知了到厨房,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厨子们看过来,她打开食盒:“近几个月研究的。”
切菜的徒弟和炖羊肉的厨子不约而同地停下,随即大步朝林知了走去,速度快到跟逃难似的。
食盒里只有两道主食,也可以称之为点心,一份核桃包和一份纸皮烧麦。
这些日子林知了天天在家试做这两样,导致门房、奶娘都吃够了。薛理宁愿吃路边摊,也不想看到羊肉烧麦。
前几天林知了叫他带去给同僚尝尝,薛理嫌拎过去麻烦,半道上看到金吾卫的影子,连同食盒扔给云无影。
两炷香前林知了拎着食盒走出家门,做饭婆子就禁不住祷告,“谢天谢地,掌柜的终于去祸害别人!”
现下林知了想着婆子的样子就想笑:“味道如何?”
擅长面点的厨子连连点头:“掌柜的,明日中秋把这两个点心加上去?”
林知了:“这两个点心其实适合仁和楼的早上。”
厨子脸色微变。
林知了:“做工复杂,核桃包一个二三十文,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