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23(1 / 2)

加入书签

监察御史先后抵达京师。抢占百姓土地,强抢民女,卖官鬻爵等罪大恶极的十几人也被秘密押至京师。

三日后,宫门外,午时三刻,金吾卫押着那十几人出现,身后跟着刽子手!

身着甲胄的金吾卫把闹事的读书人同这些人隔开。

内侍宣读罪证后,斩立决!

许多读书人平日里远离庖厨,没有碰过剪刀,以至于这辈子都没见过鲜活的人血。

十几个人头落地,所有读书人脸色煞白,紧接着晕过去三成。

金吾卫和禁卫都冷眼旁观。

人砍后被拉走,地面上的血无人清洗,许多血液便流到读书人晚上睡觉的地方。

读书人不想灰溜溜离去,又不敢直视鲜血,便浑身颤抖地瞪着眼睛看着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的金吾卫。

今年皇帝刚提上来的礼部尚书出面,令人记下众人的名字。

书生不敢报姓名。

小吏故意说:“都敢逼陛下收回成命,不敢自报家门?”

年轻不受激,立刻报上姓名。

翌日午时三刻,这些人的名字被贴在菜市口,六年内不许参加科考!

消息一出,人心散了,百余人的队伍只剩十几人,这十几人就去大理寺告状。

薛理出面:“都是饱读诗书的成年人,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敢做就要敢当!”

有人就说他们受人蛊惑。

薛理:“有证据吗?没有证据本官无法立案。如果是真的,本官很同情你们被人当枪使。既然可以去宫门外令陛下收回成命,难道你们还怕他们?”

有人就问薛理此话何意。

薛理:“你若听不懂,本官劝你老老实实回家种地!将来侥幸高中也会死于非命!”

那个读书人是想叫薛理给一句实话,日后出了事可以把薛理拉出来为他挡枪。可惜这样的事薛理见多了,岂会上套!

薛理又点拨一句:“别再莽撞行事!无论哪个衙门,无论抓谁都要有证据!”说完薛理回去。

躲在院中的大理寺卿和少卿等他进来就问:“通明,此话何意?”

薛理:“哪一句?”

“最后一句!”右少卿低声说。

薛理看向大理寺卿:“您是怎么升上来的?”

“前大理寺卿被查。”大理寺卿说出口,明白薛理的意思,那群书生真能弄掉几个,兴许他们的亲友就有机会上来。

右少卿:“你不怕殃及池鱼啊?”

薛理:“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又没有撺掇他们闹事,他们会查我们的亲友?我在朝中无亲无故。再有空缺也轮不到我。”

大理寺卿和右少卿都听出他言外之意,有心思在这里杞人忧天,不如去找亲戚添一把柴,令火烧起来。

人生能有几个六年!

读书人回到家说出薛理的法子,他们的长辈就去撺掇他们行事的人家中大闹。

此时江南世家也收到此令,也想找人上表反对此事。然而没等他们找到人,皇帝在宫门外大开杀戒的消息就传过来。

有心人试图撺掇百姓和兵卒起事,殊不知百姓早已厌恶家中有几千亩地却从不纳税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无地的流氓也不需要交税,以至于流氓也不帮他们。有人花钱请流氓,流氓把钱花了就把此事抛之脑后。

以至于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写话本诋毁皇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