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9(1 / 2)
“番邦人。这些人没有一个好的!先前我们抓到几个倭国人,经过他们甄别,查到两处倭国细作据点。别看他们找商户买东西,商户赚到钱,要不是我们兵强马壮,他们敢明抢!”
瘦猴突然意识到金吾卫日日巡逻的意义,性子一下子沉稳下来。
先前番邦使臣被薛理吓唬一通,这两年边关无敌袭。
去年秋收时节,薛理查抄两淮各府邸的那些天,也是往年胡人南下的时候,皇帝令工部试火炮。
长城脚下轰隆声不断,此后无论是东北的契丹还是西北的胡人都一个比一个乖。
今年高丽使臣也不敢闹着去丰庆楼胡吃海喝。
正月十二日前后,各国使臣一个个都很识趣地启程离京。
元宵节过后,离会试近了,但今年没有江南仕子去拜访薛理,也没人在仁和楼亦或者丰庆楼大放厥词。
只因年前薛理在扬州知府衙门口砍了二十人,热血染红了两座石狮子,至今扬州百姓还能闻到知府门外的血腥味。此事由扬州客商传遍整个江南,心思不正的人都担心碰到薛理血溅三尺!
人在丹阳县的薛母和薛大哥亦有所耳闻。薛二婶和儿子儿媳妇听闻此事连做三天噩梦,也不敢想方设法来京师烦薛理。
虽然太子不知道这些事,但他能感觉到文臣武将比以前务实内敛。
太子觉得时机到了。
今年皇帝仍然没心思开殿试。
会试结束,名次出来,太子问他皇帝老子如何安置天下贡生。皇帝提不起精神,叫太子说说他的想法。
太子直言他想叫这些贡生去统计天下人口和土地,总要知道本朝有多少良田多少人。
皇帝瞬间想起那年在仁和楼二楼的谈话。若是以往,皇帝万万不舍得叫士大夫、天子门生纳税。
经过“庐州案”、“长兴侯案”,再到去年的“江淮大案”,皇帝算是看清楚,不叫官吏纳税,他们不会因此满足,也不会因此感激他这个皇帝。
这几次大案非但没有失了民心,反而笼络了民心,才有去年千艘渔船协助办案的盛况。
皇帝从金吾卫大将军口中听说此事时无法想象,也不敢相信。可是金吾卫大将军是他一手提上来的,不可能帮薛理骗他。
从未上过战场的皇帝深刻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是以皇帝听到太子的主意就微微颔首表示同意。
太子准备了满腹说辞,一句没用上,以至于愣了片刻才回过神:“父皇知道儿臣想做什么?”
皇帝:“朕知道!也只能是朕一人知道!”
“儿臣谨记!”事成之前不能叫任何人看出他真实目的。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页?不?是?í???????e?n??????Ⅱ????????o???则?为?屾?寨?佔?点
太子回到东宫就召见两位户部侍郎,把所有贡生都交给他们,由他们安排此事。
统计土地人口本就是户部的事,户部责无旁贷。然而贡生当中近七成出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这些人怕是会阳奉阴违。两位侍郎说出他们的担忧。
太子直言,正是因为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民间疾苦,才应当下去磨炼一年半载。谁敢领了差事交给奴仆去办,一经发现,永不再用!
三日后早朝,有人上表反对此事,理由是统计土地人口这等小事,识字的小吏就可以做,令贡生亲自下地丈量,此乃明珠弹雀!
皇帝心情不好,又不能拿薛理开刀,因为动薛理会失了民心,而贪官污吏杀的杀关的关,都不在眼皮子底下,闻言愈发心烦,叫他回家种地。
上表之人当场吓傻。
皇帝扫一眼文臣武将问谁有异议。
武将自然不会反对,反而觉得丈量土地这种事乃皇帝仁慈。换成他们就把读书人拉去军营锻炼一年半载。
文臣有心反对,可是十年寒窗,多年筹谋,才有资格参加朝会。谁也不舍得为别人的事断送前程。哪怕贡生中有他们的儿子孙子,他们心疼不已,也不敢为小辈出头。
因为只有他们在朝,将来才可以为小辈筹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