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3(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比一个幼稚,起身去叫林知了进屋休息,他给客人盛汤圆。

由于仁和楼位于东市路口,北边和西边坊间百姓去东市必然要经过仁和楼,除非绕路。又因为赶上过节,是以仁和楼门外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哪怕过去十人只有半个人买汤圆,林知了的几十斤汤圆也不经卖。

巳时过半,汤圆只剩三成,待昨日那几位商人午时过来肯定没有了。林知了叫薛瑜和伙计再做三样,她和二哥、二嫂在外面看着。

薛瑜低声问:“猪肉——”

林知了打断:“不做!”

薛瑜其实挺想看到食客们震惊的样子,闻言有点失望。到后院北屋给采买一贯钱,叫他们再去买三种馅料。

采买钱二牛:“一贯少了啊。”

薛瑜:“离市场这么近,馅料不够再去买啊。要是做多了卖不完,你们谁吃?”

他们不太想尝试汤圆。钱二牛和另一个采买闻言立刻出去。

薛瑜所料不错,直到午时三刻,店里开门营业,汤圆才卖完。

章元朗听说汤圆没了,忍不住惊呼:“我怎么办?”

林知了:“你家厨娘买菜回来从这边经过,问我你有没有买汤圆。我说还没有。她说没有就别买了,家里做了。”

章元朗:“什么味的?”

林知了笑着说:“肯定不是猪肉味儿。你饿不饿?想吃面还是想吃饼?”

汤圆吃多了,章元朗不想喝汤也不想吃油腻的,只想喝水。林飞奴就倒两杯水,又拿俩大馒头。

他俩坐老地方,进门第一桌,以至于出来进去的食客都能看到他俩。

太子的小舅子李珩便是如此。但他被俩馒头晃了眼,以为走错了,退到门外,视线掠过朱漆匾额,“仁和楼”三个字格外醒目,左边门联是“仁心烹五味,客聚如云闻香驻。”右联是“妙手调八珍,宾归若市宴如酥!”

没错,京师仅此一家的仁和楼!

李珩进去就朝章元朗看去:“这是新菜?”

“啊?”

俩半大小子同时惊呼。

迎上来的伙计无语又想笑:“就是白面馒头!”

李珩又看向茶杯:“那这里是糖水?还是煮化的燕窝?”

伙计:“——白开水!”

李珩了然地点点头:“我明白了!”

伙计糊涂了,什么他就明白了。然而今日许多衙门作坊都放假,以至于还没到饭点,仁和楼就宾客盈门,“李公子,先上楼吧。”

李珩示意随从上楼。

章元朗和林飞奴面面相觑,望着他消失在楼梯口,章元朗不明所以地问:“他明白什么?”

薛二哥:“明白你俩闯祸了,晌午只能喝水就馒头!”

“什么?!”

他俩异口同声。

正在点菜的食客扭头问:“不是吗?”

章元朗很生气:“我俩那么听话,怎么可能闯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