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6(1 / 2)
冬鲫夏鲤。
这个时节的鲤鱼肥美。林知了选的是鳞片微微闪烁着金光的鲤鱼,据说前些日子下雨从黄河冲过来的,比池塘里小河里的鲤鱼鲜美。
又肥又鲜的鲤鱼自然得到一致好评。
红烧牛腩和孜然羊肉称不上惊艳,可是比起仁和楼的价格,当得起“实惠”二字。
鸡肉是最后一道菜,也是一鸡两吃——小鸡炖蘑菇和油炸鸡胸肉。菜上完了就是两个汤。
猪肚鸡的胡椒味重,也是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只能浅尝一口。丝瓜蛋汤,一清二白,有点微甜,汤看起来浓,可是没有用团粉勾芡,这一点令老饕多少有些意外。
伙计端着西瓜再次出现,老饕趁机询问丝瓜汤是不是放糖了。伙计朝丝瓜看去:“没有啊。就是丝瓜、鸡蛋和盐。”停顿一下,“兴许还有一点点胡椒粉。炒鸡蛋的时候可能放了一点酒。”
老饕不好意思继续问,毕竟有可能涉及到仁和楼的秘方。
伙计放下摆盘精巧的西瓜,问他们主食是吃面还是吃馒头,亦或者煎包煎饺各来一份。
王侍郎叫他每样来一份,吃不完打包带走。
做客的几人心里诧异,王侍郎何时变得如此节俭啊。不过也没有出言阻止,因为他们也想尝尝煎包煎饺。
馒头、水晶蒸饺、水煎包和鸡蛋煎饺送上去,老饕们明白王侍郎为何不介意打包。煎包嘎吱脆,水晶煎饺同宫宴上的点心平分秋色。馒头堪称“惊艳”!
老饕们从未想过用“惊艳”二字形容馒头,还是连馅都不舍得放的馒头,可是老饕最先想到的是“惊艳”。
几次从仁和楼附近经过几次不屑看一眼的客人感叹:“近来我听同僚夸仁和楼的饭菜如何如何,一直认为是看在太子的分上。”顿了顿,“是我小人之心了。”
王侍郎听不得这话,会令他感到羞愧,“也怪仁和楼以前名气不好。谁敢相信短短几个月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几人也不想承认他们自以为是,便连声附和,“王侍郎所言甚是。”
伙计敲敲门进来问是否有别的需要。王侍郎回答没有。伙计看到煎饺煎包吃了一半,他过去把两个碟子换成一个,空碟子拿下去。
王侍郎叫住伙计:“给我们准备两份点心,我们走的时候带上。”
伙计明白,是指鸡蛋糕和雪衣豆沙。后厨还有这两样,伙计留够王侍郎几人的,余下的都端去店里。
家中有客来仁和楼买两个菜的街坊看到还有点心,蛋糕看起来蓬松,好像是才做的,就要一份蛋糕。
伙计告诉他雪衣豆沙的豆沙还是热的,这个时候拿回去刚刚好,他又要一份豆沙。
手头宽裕且带着小孩来用饭的食客不是买一份蛋糕就是来一份雪衣豆沙带回家。这两样很快卖完,伙计看到店里还有许多人,估计还会有人买,跟厨子商量一下,挑两个人陪采买打蛋白。
厨子做这两样的时候,伙计把给王侍郎等人留的拿去店里。看起来买的人不多,出去五六个食客只有一人买点心,可是楼上楼下客人多,待桌子空出一半,给王侍郎等人留的点心卖完了。
王侍郎等人边吃边聊,感觉没有过去很久,然而等他们走出包间,外面的客人已经跟他们来时一样少。
几个老饕心里犯嘀咕,忍不住低声问:“不是说仁和楼日日宾客盈门吗?”
王侍郎耳朵灵:“吃完走了。”示意朝地上看。
果不其然,地上有松鼠鱼的残渣。想来因为还有客人,伙计不能打扫,只是把桌子擦干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