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3 章 · 第133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33章·第133章

车驾披着黄昏的余晖快速行进着,踩着最后一缕天光回到了秦府。

今日忙了一天,秦红英和施溶月都面有倦色,打了招呼后便回了房间。

黛黎状态还行,但感觉头上发饰越来越沉,很想快些回去将满头的珠钗宝玉卸干净。

不过……

“妈妈,我随您一同回去。”秦宴州低声说。

黛黎看向儿子,莫名觉得他的话不止于此。如果是寻常,回就回,州州不会多说这一句。

她简单和秦邵宗说了声她走另一条路,男人颔首,他的面容笼在已然昏暗的阴影中,叫人看不太真切。

不知为什么,黛黎总觉得他此时的心情不太明朗。

一批人离开了,黛黎也没有耽搁太久,和秦宴州一同回去。

夜幕已至,长廊昏黑,黛黎谢绝了念夏和碧珀帮她提灯,让她们先回去备水,她自行拿着灯笼和儿子慢慢地走着。

周边无旁人,黛黎说话无顾忌,“州州最近是遇到了什么事吗?”

秦宴州:“妈妈,最近的纳兰先生有些奇怪。往常我去寻他,他与我谈天说地,多是说一些昔日趣闻。但最近他却一改先前的作风,给我讲《周易》、《大学》、《礼记》……”

黛黎脚步一顿。

这些书内容不一,而若是归纳起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州州,你有没有问过纳兰为什么突然给你说这些。”黛黎问。

秦宴州点头说有,“纳兰先生说这些书其他小子都得读,我先前状态不好,因此他才没有教我。现今我较之昔日有大变化,所以以前拉下的都得补上。”

黛黎手里的灯笼被风吹得微微晃动,一如她此刻摇摆不定的心。

一丝隐秘的担忧悄然从心底钻出。

但这缕担忧太过细微,像春日最小的嫩芽,以至于此时的黛黎更关注其他。她问儿子,“州州,你想学这些吗?”

“妈妈,我想读书。”秦宴州低声说。

黛黎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了从前。

以前很多同事都羡慕她生了个天使宝宝,也确实,州州从小就好带。还在婴儿时期吃饱就睡,睡醒了也不闹人,只有饿了才嗷两句,其他时候多是咕噜噜地转着大眼睛观察周围。

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只哭过最初那一回,回来后就和她说幼儿园好玩,以后都是高高兴兴地背着装有小水壶和小手帕的书包上学去。

等上了小学,她更是没忧心过他的作业。

州州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永远是先将作业做完,他写得快,往往在晚饭前就能全部完成。而等吃完饭,他则会自己拿她买的儿童话本看。

黛黎恍然间发现,那些珍贵的、像贝壳一样闪闪发光的东西,并没有被那艰苦的十年磨去,它只是暂时被风沙掩埋了,只待合适的时机重新破土而出。

“州州,你最初待在青莲教的两年里,他

寒凉,夫人把大氅穿上。”念夏忙把衣裳拿过来。

碧珀也说:“夫人您想去何处,奴为您提灯。”

黛黎再次拒绝了,“不必,我自行出去即可。”

披着大氅,黛黎提灯出门。

她先去了一趟书房,意外也不意外,书房里没有人。不过其内虽空空如也,但门口有守卫轮值,黛黎问:“君侯先前来过否?”

卫兵:“回夫人的话,并无。”

黛黎颔首,“辛苦。”

她转身离开,慢慢地走着,这府邸比不得君侯府,但要说小,还真不小。光是阁院就有二十余,还不算一些旁的地方,比如说专门的练武场。

黛黎当然不可能挨个找,她直接问碰到的巡卫。

巡卫果真知晓,“夫人,君侯去了西南座的武苑。”

黛黎入住这里也有几个月了,府中各处皆是一清二楚,如今听巡卫说武苑,顿时知晓那是收纳兵器之地。

只是,秦长庚跑那边去做什么?

黛黎提着灯,慢吞吞走到武苑。

今夜明月高悬,月光将阁院内的雪映得亮晶晶的,像洒了一层莹莹的亮粉。这边不是常驻地,每隔两日才会有奴仆来扫一回雪,此刻地表那层不薄不厚的雪上,有一行往里延伸的脚印。

脚印很大,一看就是男人的皂靴踩的。

而再往里看,那座不算小的阁院中隐隐透着光,灯芒微弱极了,屋中人最多点了一盏烛台。

黛黎踩着那行脚印入内。

屋门没有关,刚走到门口,黛黎便闻到一阵扑鼻而来的酒味。浓郁的、呛鼻的,仿佛一条锦帕掉进酒坛中被捞起,又湿漉漉地盖在鼻子上。

坐在屋中央的男人闻声回头,见是黛黎,拿着酒坛的手稍顿,“夫人来了。”

放在地上的烛火摇曳了下,男人棱角分明的面容随之明灭不定,他浅棕色的眼比平日少了锐不可挡的锋芒。

黛黎抿了抿唇,只觉面前这一幕很违和。

昏暗的房屋,被安置在四周木架上的各类兵器,散落一地的酒坛,和在酒坛包围圈中席地而坐的男人。

屋中兵器繁多。长戟架起,长弓悬于墙上,短刀在木托上静卧,还有成套的胄甲……

唯独一顶银色的兜鍪是例外,它和酒坛一同被放在秦邵宗的手边。

那顶兜鍪多半很有些年岁,面上的银色褪了大半,生出暗红的铁锈来。哪怕烛火放于一旁,也映不出多少光泽。

秦邵宗随手挥开几个酒坛,扫出一片空地来,“夫人来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