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3 章 :入虎口(1 / 2)

加入书签

第43章:入虎口

丁连溪被女婢唤醒,得知黛黎起了高烧,意外又不意外,昨日他就预测过内热不退会因此生疾。

看来黛夫人并没躲过去。

此事耽误不得,丁连溪挎上药匣,跟着碧珀匆匆来到偏房。

在这寂寥的夜,偏房亮如白昼。

行医断诊基础:望闻问切。

第三个“问”,丁连溪省了,烧成这等模样,光看就知道非同小可。于是切过脉以后,丁连溪再次给黛黎开了药方。

二女迅速去准备。

“主公,能否借步说话?”丁连溪看向秦邵宗,声音放得很低。

秦邵宗没说什么,抬步和他一同出了内间,穿过珠帘到外面去。

丁连溪正色道:“主公,黛夫人这高热是由心结引起,药剂也好,放血治疗也罢,这些皆是治标不治本。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心结,倘若黛夫人这心结久久不去……”

结果如何丁连溪没明说,只凝重地摇了摇头。

秦邵宗垂下眼转了转手中的玉扳指,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内间。

念夏和碧珀都去备药了,如今内里只有黛黎一人。她着实冷得厉害,此时缩在二女离开前为她新添的被子里。

高烧有时会伴随着耳鸣,在逐渐出现的耳部杂音里,黛黎听见了脚步声。

方才离开的男人回来了。

秦邵宗依旧如先前那般坐于榻旁,他扶着她的肩胛,将背对他、面向内里的女郎转了过来。

“夫人是否不信任我方才说的话?”他问。

黛黎湿漉漉的长睫颤了颤,她没有回答。

她消极到了极点。

天下那么大,人口何其多,加上如今交通很不便,从南至北日夜兼程至少也得几个月。秦邵宗的势力只在北地,出了北地那就是其他人的地盘,传遍各州谈何容易?

而且惧于他权势的有不少,与他结仇的更是大有人在,倘若旁人知晓他大张旗鼓地寻人,她的州州一定会成为众矢之的。

更别说,整整十载,九年前还闹过一场大.饥荒,州州是否还……

黛黎感觉心口里的那条极寒的毒蛇又开始作乱了。蛇口大张,贪婪地啃下血肉一口吞下。她蜷了蜷身,将自己的脸埋进被里。

秦邵宗扯了扯被子,将她的脸露出来:“秦家大肆寻人一事估计已在扬州传开,后续还可能传到旁的州去。就算到时有人发现令郎与秦氏所寻之人同名同姓,某些特征也对得上,那也无妨,毕竟我们在找一个九岁的男童,而非一个十九岁的少年。”

被他挖出来后,本来想再次埋首的黛黎顿住。

秦邵宗将她鬓边滑到脸颊上的一缕长发别在耳后,“且我认为令郎很大可能不会再用本名生活,如此可以避开那些宁可错抓一人,不漏过一个的歹人。”

其实不是“不会”,而是“不能”。

如果他还活着,以他当时无依无靠,又无

黎松了一口气。

女婢端着药回来,黛黎喝了药以后裹着被子躺下,眼睛还睁着,眼里睡意全无。

秦邵宗抬手帮她掖了掖被子:“夫人早些安寝,你这病何时好了,那支游历各州的督查队就何时开始组建。”

黛黎眼瞳微颤,最后缓缓闭上了眼。而这回,她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特地转过身背向榻外。

不知是药效起,还是得了承诺,那阵无形的冰与火逐渐隐去,她很快睡着了。

秦邵宗没有立马离开,他仍坐于榻旁看着榻上的女人。

一侧的翠帱放了下来,遮住了大半的光,她侧枕在锦枕上,在光线暗淡的阴影里,那张潮红的玉面逐渐变成苍白,曾经生机勃勃的牡丹蒙了一层病气,连额上的朱砂痣似也暗淡了许多。

她眉头不自觉地拧起,呼吸很重,时快时慢,明显又陷在了不好的梦境中,只不过不再如先前般呢喃出声。

旁边的烛台燃尽,小火团猝地消失,暗影瞬间如潮涌来。

秦邵宗从榻旁起身,亲手放下了另一边的翠帱,而后看向一旁候着的女婢。他没有说话,但只一个眼神,二女便连连颔首。

珠帘被拨动的轻响传来,很快又重回寂静。

秦邵宗踏出偏房。

今夜有月,一轮明月高悬于空,盈盈地亮着月华。走出房檐后,月光洒了下来,秦邵宗抬起手,一段月光落在了他掌中。*

有一种这样的说法:许久不生病的人,一生起病就是来势汹汹,十分难好。

黛黎缠绵病榻已有几日,药一碗接着一碗地喝,整个偏房都是一股药味。

她这几天都在养病,一步都没有离开过主院,并不知晓秦邵宗已结束整军,甚至渔阳那批军队也抵达了赢郡,只差他一声令下,便可挥军南下。书房里。

小会刚结束,按寻常,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都可以离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