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秀才打架也很激烈精彩(2 / 2)

加入书签

有时候乡民生病,还要请秀才童生翻翻医书,给开一剂药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秀才童生们在村寨乡镇的声望极高,乡民和普通百姓们非常信他们的话::

原本秀才和童生与举人进士们是相互相持。

举人进士们是大树,秀才童生是攀在他们身上的藤。

秀才童生们靠举人进士为他们遮风挡雨,确保高人一等的特权和福利。

进士举人们靠秀才童生为他们摇旗呐喊,聚拢地方民意,以及实现对地方乡镇的实际掌控。

刘国华现在一出手,让江南士林上下层撕裂,高高在上的进士和举人们,与扎根基层的秀才童生撕裂出一道巨大的裂痕。

刘国华的手段很简单粗暴,把此前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揭露开。

这些潜规则由进士们把控,举人参与,秀才和童生想更进一步,必须遵循这些潜规则。

但问题是潜规则再如何,面饼只有那麽大,向上实现阶层突破的机会只有那麽多。

以前士林高层们还知道雨露均沾,多给下面机会,竭力公正,让人才源源不断涌出。

但随着国朝建立两三百年,承平日久,士林上层们在奢靡骄横中逐渐迷失。

向上的机会这麽多,肯定是给跟自己亲近的人,或者是阿奉承自己的人。

一旦失去最基本的公正,土林内部的裂痕逐渐出现,越来越明显。

此前,秀才和童生们还能默默承受,他们除了继续等待潜规则能给予自己一线向上的机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反抗,至少还能保证现在的地位和待遇。

相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不错,

刘国华深知这些内情,他给普通秀才童生灌输的是不公。

你们这麽有才,就是被人压制,才怀才不遇。我们必须要抗争,要打破这个不公!

煽动得这些秀才童生们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即与恶势力同归于尽。

给心怀大志,心思敏锐的秀才们暗示,把上面那些老东西推翻了,他们的名望丶地位和荣华富贵,就是你们的!

这些秀才们心领神会,成为这次大风暴中的领军人物。

不愧是天启元年两桃杀三士,让把持朝政的齐楚浙三党联盟土崩瓦解,使得东林党东山再起的东林党智囊之一。

国士!

也是毒士!

「苗巡抚,待会上元警察局的警察会来抓人。南京警察厅由梁之挺坐镇,我们不用担心。但是有人会给应天巡抚衙门压力,你可要顶住。」

苗可秀马上答道:「刘先生放心。

那边也就那麽几板斧,本官早就应对自如。」

「那就好。真知县,你即将赴任苏州吴县。如今我们与那边势同水火,那里对我们而言是龙潭虎穴,你去吴县就任,无异于深入虎穴。

你准备好了吗?」

真永曾笑了笑。

他是秀才出身,机缘巧合成了苗可秀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力。

在魏忠贤清查两淮盐政时,当机立断,劝苗可秀识时务者为俊杰,及时改换门庭,获得回报,

苗可秀先是迁升扬州知府,现在又是应天巡抚。一年两迁,步步高升。

真永曾因为「学历」太浅,先是接任斯文种,署理江都知县,后来又去报国讲习所进修了三个月,现在主动请求去吴县,就是要抓住机会搏一把。

「刘先生,现在他们阵脚大乱,学生此去吴县,暂且蛰伏,暗中笼络他们中有弃暗投明之心的人,然后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刘国华点点头:「好,你知道自己的任务就好。

这是你的一次绝佳机会,是虎是狗,全看你自己的了。」

「学生定会牢记先生教诲,不负先生期望。」

苗可秀在一旁看着着实羡慕。

真永曾进报国讲习所进修学习,恰好刘国华回京述职,受邀去讲习所讲了十几节课。

抓住这个机会,真永曾认刘国华为师。

刘国华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也默认师生关系。

苗可秀很清楚,这位刘国华看上官职不高,权势不显,可人家是皇上近臣,智囊谋士之一。

进京投题本就能立即进西苑勤见圣驾!

出京被委以重任,与魏忠贤一起坐镇南京,是皇上在江南的两位代表。

魏忠贤代表的是司礼监,刘国华就代表的是制置司!

认这样的人为师,前途不可限量!

要不是自己年纪稍微大了些,又拉不下脸面来,真的也想认他做老师。

「刘先生,那边正在策划对上海市舶局和棉纺厂发起非难,多有不轨..,

皇上密诏里要我们切实保证市舶局和棉纺厂安全...市舶局要害在海上,有两浙巡海都司操持,暂时不用担心,只不过把衙门的人转移到安全地方就可。

本官现在担心的是棉纺厂.:

皇上对此厂寄予厚望。堵牧子耗费大半年心血,眼看要正式开工,不要说毁于一旦,就是略有受挫,也是叫人痛惜,我等更是难逃职责啊。

先生,你那边可有妥善布置,有没有本官需要配合的?」

听苗可秀提到上海第一棉纺厂,刘国华脸色凝重。

「棉纺厂是我们要害所在,它将是未来改变东南乃至大明局势的契机。

长笃,你在报国讲习所学习过,知道新生产力的威力,它能对旧生产力和旧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为基础建立的旧社会关系进行彻底摧毁。

皇上在大明建立了两个新生产力。第一个是滦州煤铁局,第二个就是江南织造局。

江南织造局的长子,就是上海第一棉纺厂...其中关窍和利害关系,你应该知道。」

「知道。」

「高攀龙天资聪慧,他也看到了。』

「高攀龙也盯上了棉纺厂?」

「对。高景逸不知道什麽新生产力,但他很敏锐地找到我们在江南最大的要害就是棉纺厂。

这些日子,他苦心积虑,要对棉纺厂动手,要彻底摧毁它。」

真永曾和苗可秀急了,「刘先生,高攀龙想出什麽毒计?我们如何应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