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五章 我要工业革命死!(1 / 2)

加入书签

第105章 我要工业革命死!

方孔照继续对朱由校禀告:「皇上,臣等在煤铁局文化处的帮助下,组建了工协和工联。

工协和工联开展活动,工人们十分踊跃,

他们说,有了工协和工联,他们就觉得有了娘家人。

有了工协和工联的理事会,厂矿工人们都有了领头羊,不再是一盘散沙。上面有什麽话,什麽宣教,都通过理事会把大家召集起来。

效果完全不同,工人们都愿意听,也都听得进去。

再加上有了工人公议会,工人们觉得有了说理撑腰的地方,有什麽委屈和不满,都去找理事和公议会议郎们说。

自此,工人们开始真正地把厂矿当成自己的家...

在工协的组织下,工人师傅们利用休息时间,打扫厂矿各处,开展清洁卫生运动。厂矿里面搞完,还自发地去帮忙修筑厂矿外面的道路,植树修桥..:

有了这些基础,文化处的同僚帮臣等宣教,同时臣也为民兵们申请了诸多福利和津贴,吸引工人们参加。

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民兵组建工作。

到如今,滦州煤铁局共两个煤矿丶一个铁矿丶一个钢铁厂丶一个机器厂丶一个军械厂和一个转运厂,以此组建了七个民兵团,都是以厂名命名,下分营丶连丶排和班,与边军略有区别。

请了新军营丶四卫营的军官做教官,选训练优秀者为军官和士官,搭建了滦州煤铁民兵师的整个骨架。」

朱由校饶有兴趣地问:「主要训练什麽?」

「队列训练,臣也跟着训练了一个月,确实很累人。扛着木头制成的火,站定丶稍息丶前后左右转,向前走..

有时候一站就是半个时辰。

一个月队列训练完成后就是火器训练。

用的全是滦州军械厂出产的中型火绳枪,也是边军他们说的鲁密。

列队,开火,有时候还要跟蓟州边军一起操演。」

朱由校好奇地问:「如何操演?」

「蓟州边军习的都是戚少保的军法,分刀牌手丶长矛手,以及配置的骑兵。

我们在新军营和四卫营的指挥下,边军和民兵团混编。边军组成方阵,徐徐推进。民兵团以连为单位,在方阵四周结队开火,提供火力掩护。

京营萧总督来过一次,戚提督和麻提督来过两回。还分别调来了四卫营丶新军营丶神机营丶神枢营各一部,跟我们民兵师混编操演,对我们煤铁局民兵师大加赞赏。」

萧如薰丶戚昌国和麻承训来过,这事朱由校知道。

萧如薰是京营总督,戚昌国是神机营提督,麻承训是神枢营提督,管着整编后的京营新三大营,去哪里必须票告制置司。

何况还要调兵,没有军机处传达下来的御批,三人一个兵都调不去滦州。

朱由校开口赞许:「方同知做得很好。民兵师训练非常重要,不仅是预备役动员机制的试点,

更重要的是滦州煤铁局的重要性。

朕在山海卫城时,东江行司制置使毛文龙再三向朕进谏,叫提醒东虏在关宁锦面前无计可施时,可能会勾连喀尔喀丶喀喇沁蒙古人,绕到滦河,从喜峰口一带破墙寇边。」

听到这里,孙元化丶熊明遇和方孔三人脸色凝重。

「皇上,东虏真要是从喜峰口破关,那危害不可小视啊。」

「皇上,东虏一旦在喜峰口破关,他们西可威胁京师,南可抄掠滦州,东可破关宁后路,都是我们的要害处。」

「皇上,东虏多是骑兵,游走迅疾。京东一带又广空旷,有足够的回旋和包抄馀地。我们就算聚集十万兵马,防得东,防不了西。总会被东虏窥得空隙。」

朱由校郑重地点点头,「三位说得非常有道理。朕与孙师傅商议过,拟定新的战略。

喜峰口为什麽容易突破?因为那里是宽河与滦河丶柳河汇集,然后流入滦州的山口。

滦河在险要的燕山山峦中间,开出一道足够宽的口子,便于大队人马涌入。

主动防御不是办法,朕在平辽局下组建了辽西行司,准备在宽河所丶会州卫(插汉河套)旧址,修建宽河丶会州两城。

既为喜峰口屏障,又可以扼制喀喇沁蒙古部落。」

朱由校转头看了一眼,护卫把其他随从人员拦出一段距离,自己身边只有孙元化三人,便继续开口。

「喀喇沁蒙古大大小小部落有三十六家,大明必须掌握一部分,要是全被东虏拉拢了去,我们永无宁日。」

「皇上圣明。」

朱由校摆了摆手,继续说:「这些应对之策可能有疏忽之处。万一到了危急时刻,东虏破墙寇边,滦州要有自保能力,至少不能让东虏抢走这里的钢铁枪炮。」

孙元化三人对视一眼,恭声答道:「皇上,臣等明白圣意,定会竭尽全力,把滦州厂矿打造成堡垒。」

朱由校笑了笑,「三位爱卿办事,朕是放心的。

平辽局对辽东冬季攻势的通报,三位收到了吗?」

「回皇上的话,收到了。皇上圣明!」

「大获全胜,斩获无数,真是鼓舞人心。」

「东虏嚣焰顿消,天佑大明!」

朱由校感受到三人喜悦之情。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大明在辽东收获的是接二连三的败仗。现在终于有了一份大胜的捷报,如何不让人激动万分。

朱由校双手微微往下压了压,「此捷报,目前只是制置司内部通报。正式诏书要等朕回京后发布,三位心里有数即可。」

「遵旨。」

「平辽局势逆转,天平开始向我们倾斜。只要我们继续卧薪尝胆,精诚团结,优势会一点点扳回来。

我们扬鞭东征,克复辽土,一雪奇耻的日子肯定不远。」

「臣等愿弹精竭力,为平辽大业鞠躬尽!」

「好了,我们继续巡视参观。」

下一站没有去高炉车间,而是转去了非常神秘的炼钢车间。

那里属于煤铁局重点防范单位,在那里上班的工人不仅被煤铁局保卫处审查,还要接受锦衣卫安保局的审查。

闲杂人等严禁出入,胆敢越线,弓弩刀枪伺候,先杀了再问罪。

因此能进去的除了朱由校和孙元化三人,只有刘若愚丶郭明振等不到十人的心腹亲信,大部分人都拦在离炼钢车间五十米远的栅栏外面。

「皇上,这就是根据你给的炼钢秘法,几经试验,最后成功的炼钢炉,这个车间总共三个。」

炼钢秘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托马斯炼钢法。

诀窍是能够转动的炉子炉衬必须是硷性材料。比如这三个炼钢炉炉衬是用白云石制成,

再从底部吹空气进去,达到脱磷脱硫和氧化铁水里的碳成分,进而得到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钢材。

朱由校和孙元化三人站在一边,车间主任走上前来,双手奉上墨镜。

「玻璃墨镜?」

「是的皇上,这玻璃是钢铁厂的产品,由附属的玻璃厂生产。用了搅拌工艺以及添加秘制料后,生产出来的坡璃晶莹剔透,没有一点细微的水泡。

用来做眼镜和皇上要的望远镜,以及玻璃镜子都不成问题。后来又在玻璃融化时加入另外的秘制料,就可以制成墨镜。

炼钢冶铁,保护眼睛墨镜真的不可缺少。」

带上眼镜后,远远地看到铁水从隔壁的冶铁车间吊过来,倒进炉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