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军校考这样的题目?(1 / 2)
第82章 军校考这样的题目?
冬天的京师依然热闹,尤其是南城,人来人往,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熙熙攘攘。
七月中,新上任的警察总监兼判京师警察厅的梁之挺,联合翊卫军,对五城进行了一次整肃大行动,南城是重点。
一口气抓了四丶五千人。
地瘩流氓丶打手青皮,往日里在南城西城横行霸道,现在全被抓走,送到南海子当苦役。
谁来说情都没用。
制置司交办的事情,司礼监督查局天天盯着看,有本事你弄来梁之挺丶毕自严丶朱大典等人的手书,否则的话,阁老尚书都不鸟你。
这些地痞混混,有的是高门大院养的打手,有的是某些官吏的白手套,现在全被抓走,幕后的东家知道轻重,也不敢明面吱声,只好暗地里想法子。
于是闲得蛋疼的都察院丶翰林院丶詹事府的御史清流们,就像闻到血腥味的牛虹,喻的一声全围了过来。
弹劾梁之挺乱政丶警察厅鱼肉百姓的奏章如雪花一般飞向都察院和内阁。
奏章里言辞激烈丶慷慨激昂,尽显这些大才子们的本事。但凡有一句话没有引经据典,那都是他们学艺不精。
可惜,雪花一般的奏章进了都察院和内阁,就仿佛是雪花落进了大海里,无影无踪。
无所谓了,大家都习惯了。
御史清流们练了文笔,热了身子,还赚了笔外快,能够置办些年货。
幕后东家们也试探出深浅来,老老实实地偃旗息鼓。
皆大欢喜。
唯独那四五千混混们,在南海子里,冒着刺骨的寒风,被强制进行劳动改造,挖沟渠丶修房屋,早出晚归,一日不得闲,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大明铁拳。
南城经此一役,街面上清静许多。
阎王庙胡同旁边是财神胡同,里面有两个院子,一大一小。
此时的夕阳照在两个院子屋顶上,仿佛金黄色的麦芽糖裹着两个一大一小的山楂果子。
阎应元左手提着衣襟,右手提着一壶好酒,离开他居住的小院子,来到隔壁的大院子里。
「真长先生,太冲,咱家又来混饭吃了。」
他大大方方地拍着院门喊道,
「丽亨兄!」黄宗羲跑出来开了院门,把阎应元迎了进去。
「丽亨兄,你在黄圃军校散学了?」
「散了,回家洗了把脸就过来了。真长先生从报国讲习所回来了?」
「早回来了。」黄尊素从北房里走出来,「今日讲习所只上半天课,中午就回来了。」
三人说着话,往西厢房走去。
黄家有钱,不仅有世代家仆,还在京师雇了两位厨子,擅长做江南菜的厨子。
厨子已经把晚饭做好,仆人们端放在西厢房里。
三人进了西厢房,围着圆桌分主客坐下,阎应元把酒瓶拿出来。
「这是我在黄圃军校学习班上认识的好友,刘刘奇才带来的好酒,湘西贵州的猴儿果酒,极其难得。」
黄尊素接过那壶酒,惊喜地说:「猴儿果酒,嗯,真香!确实难得,我一直慕名而不得一尝。
你这位刘兄弟怎麽搞到的?」
「说起我这位刘兄弟,很有意思。
他祖父以前是戚少保的手下,从军打倭寇,后来又跟着去了蓟辽,积功为蓟州镇副将。
戚少保坏了事,他祖父受到牵连被贬,安置为忠义卫百户。
万历二十一年,其祖父从征朝鲜之役,隶属黑虎将军刘魔下,积功为副将。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在播州造反,其祖父从刘将军去平叛,积功为常德卫指挥使同知,于是留在湖广。
他家三代良将,其父袭世职曾带着镇算兵驰援云南,与缅军血战过。
其长兄袭了世职,跟着西南制置使恒岳公(朱燮元)和侯良柱在平定奢安之乱。
奇才老弟十五岁从军,剽悍多谋,屡立军功,被西南制置副使丶偏沅巡抚括苍先生(傅宗龙)
举荐,来黄圃军校进修。」
黄尊素好奇地问:「这位刘奇才今年多大?」
「十九岁,是我们步兵科乙班最年少者,却是从军资历最深,斩首最多的。」
黄宗羲给阎应元夹了一块鸡肉,「丽亨兄,吃肉。这是我们绍兴名菜,醉鸡!」
「多谢太冲老弟。」
黄宗羲忍不住说:「丽亨兄,我怎麽也想不到,你居然去读黄圃军校。」
阎应元哈哈一笑,「我家是通州卫军户,世袭百户军职。跟奇才老弟一样,兄长袭了世职,身为幼子的我自小弓马娴熟,熟读兵书,原本想去从军。
可是家慈担心牵挂,不放我去从军,只好在巡检司里充任巡检弓手,混口饭吃。不想两三月前,有锦衣卫找到我,叫我去两淮办了些差事,许我回来后补个优差。
回京后,我左思右想,还是选了去黄圃军校进修,走从军之路。」
「丽亨兄,你去两淮办了什麽差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