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七章 喜气洋洋的京官们(1 / 2)

加入书签

刘秉忠跑回去家,把东西放下,拿出小册子。

这是发放俸禄时,办事吏员给的,上面标注京师百货店丶供销社和副食店的所有地址。

选了一家离家近的供销社,隔着一条街还有一家副食店,今天赶紧把要用的油盐酱醋丶米面,还有其它必须的日杂品都办齐。

这天上不知道哪片云彩会下雨,商票今天能用,明天能不能用就不好说了。

还是落袋为安,把票子换成实物比较踏实些。

要买不少东西,刘秉忠把妻子和三个儿女,还有老仆两口子全部叫上,提筐挑箩,浩浩荡荡直奔选好的供销社。

这里已经挤满了人,都是补发俸禄的京官。

刘秉忠一耽误,三分之二的京官们都拿到了补发的俸禄。

大家也听说大明门附近,戎政府大街的百货店,已经挤爆了人,纷纷转向其它离家近的百货店丶供销社。

大家都是聪明人。

好容易挤进去,刘秉忠看到里面的装饰布局,跟戎政府街的百货店一样,只是货架上的货品不同。

价格跟市价相差无几,有的还要便宜一点点。但是所有的货看上去品相要比其它店铺的要好上许多。

采买过一回的刘秉忠心里有数了,先抢了一根竹制号牌,指着雪白的盐,大声:「十六号,这个来二十斤!」

夥计看了一眼他手里的号牌大声道:「十六号客官,天津雪花牌食盐,二十斤!」

刘秉忠带着家人继续往前走,在山西老醋和镇江香醋之间讨论了一会,最后做出了决定。

「这个来十斤。」

「十六号客官,镇江金山香醋十斤。」

接着指着一罐油说:「这个来五十斤。」

「十六号客官,山东济南甲级菜籽油五十斤!」

又来到酱油区,略加讨论,刘秉忠指着说:「这个来二十斤。」

夥计愣住了,「客官,贵府需要这麽多酱油?」

「我们家好吃酱。」

「客官,这酱油不比油丶盐丶醋,放不了多久。现在是秋老虎的尾巴还勾着,酱油放不了一两个月就得坏。

到时候生了蛆,恶心了客官你一家,也坏了咱家店里名声,还客官三思。」

刘秉忠跟妻子一商量,有道理。

「那就来五斤。」

「十六号客官,宛平老张家酱油十斤!」

刘秉忠来到结帐处,递过去号牌,结帐的帐房接过来,拿着算盘啪啪地一合计,「总计四角三分四厘新币。

这是你的清单,请客官过目,确认无误!」

刘秉忠接过长长的清单,与妻子一一过目,没有发现买错或者买漏。单价和数量,也非常清楚。

至于总计金额,刘秉忠装模作样算了一遍,算得脑子一团浆糊,却故意装作心中了然的样子。

「帐目没错。」

然后刘秉忠从怀里的口袋里,掏出几张商票,递给帐房,还找回来几张厘票。

刘妻又惊又喜地问:「当家的,这就付帐了?」

「付帐了!」刘秉忠神定气闲地答。

「给几张纸片片,就能买回一大堆的东西?」

「什麽纸片片,那是皇上发的商票,给咱们的俸禄。」

「皇上发的商票纸片片,就能在这里买东西?」

「这里是皇上的店,肯定要认皇上发的商票。」

妻子看着夥计往外搬的货品,高兴地声音都在打颤:「当家的,你可真是吃上皇粮了!

以后皇上这商票还发不?」

刘秉忠迟疑了,这事还真不好说。

按国朝定例,文武百官的俸禄是户部来发,可现在户部除了勉强保证发放禄米,折色银子可一点办法都没有。

现在跟国朝初年不同,文武百官的俸禄要是全部发米,谁也吃不消啊。家里过日子,不能说填饱肚子就行了。

做衣服的棉布,做菜的油盐酱醋,租房子的房租,看病的诊费药钱...

哪样不要钱?

以前折色,需要把折物卖了才有钱,由于折物不定,物价也不定,大家到手的银子也忽多忽少。

现在直接用商票买东西,吃的丶穿的丶用的,几乎可以全部在百货店丶供销社和副食店买到。

不过刘秉忠总觉得哪里缺了点什麽...

一堆货品被装裹得好好的,码在供销社侧门棚子里,有专人看守,不用担心被人随意拿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