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五章 到底要发什麽折色?(1 / 2)

加入书签

时间来到巳初时(九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数千京官的心沉入深渊海底,他们失望了,对皇帝,对这个朝廷失望了。

崔景荣丶李宗延等人在各自的值房里,听着心腹随从流水介般从六部等衙门打听回消息,报于耳边。

形势如他们预料的那样。

皇帝食言了。

这是他们早就猜到的。

内帑迟迟没有把银子转给户部太仓银库,他们就想到了这个结局。

皇帝跟他的皇祖一样吝啬!

宁可把银子捂在内库里数着玩,也不愿意放出来给户部。

那就好,你得财,我们得仁,数千京官得到一肚子的怨气。以后你说的话,下面的人再也不会信了。

就算你想推行改革,继续张居正的新政,也没有人会愿意帮你。

你玩砸了!

此局我们大获全胜!

十几位锦衣卫军校突然出现在大明门附近,鱼贯走进,来到六部等各衙门前,对着寂静的衙门,大声吼了一句。

「户部的都出来,去午门前领补发的俸禄。记得带好腰牌,拿上手帐。牌帐合一,才能领到俸禄!」

「兵部的都出来...」

「礼部的都出来...」

「光禄寺的都出来...」

在都城隍庙对面的阜财坊的都察院丶刑部和大理寺衙门,也有锦衣卫军校分别站在门口,大声高呼。

声音高亢嘹亮,像大风一样吹遍整个衙门。

各个衙门闻风而动,稀里哗啦的桌椅挪动声,还有急促的脚步声,然后是无数戴乌纱帽的脑袋探出来,就像夏天暴雨前,池塘湖泊水面探出的鱼头。

「真的假的。」

有人不敢置信地问。

喊话的军校白了他一眼,继续高喊,「户部的都出来...」

连喊五遍,转身就走。

户部的人还在迟疑。

国库什麽情况,他们最清楚不过。

耗子见到了都要含泪捐点功德。

现在不仅太仓银库没银子,户部甲字丶乙字丶丙字丶丁字丶戊字库,行用丶承运等库,压库底的丝帛棉布丶茶叶香料丶灯笼蜡烛丶雨伞扇子凑在一起,都不够折色一成的。

补发俸禄?

怎麽补发?

上下嘴皮一碰,就这麽补发?

吏部丶礼部丶工部丶兵部,以及鸿胪丶光禄等寺衙门的大小官吏,早就急红了眼,五遍还没吼完,轰隆隆一声,无数的绿丶青袍官服官吏,呼啦啦地从各衙门的各个房间里涌出来,百川汇流,穿过大明门正街。

急促杂乱的脚步声,震响着整个大明门和东西长安街。

户部的人听到这地动山摇的动静,顿时沉不住气了。

「一起去啊,说不定又是折色,去晚了好东西被人家拿完了!」

轰隆一声,户部也沸腾了,十三清吏司,经历司,照磨所,成百官吏纷纷夺门而出,提着衣襟,向着承天门一路狂奔。

此时站在京师上空往下看,可以看到大明门黑压压的一片,上千各色人群汇集成一股巨潮,向北涌去。

阜财坊也有数百人,汇集成流,向东涌去。

很快,人群汇集在承天门前,熙熙攘攘挤在东西长安街上。

承天门前站了数百锦衣卫侍卫司军校,以及上千名帮忙的保安司和京师警察厅的警察。

「今日奉旨特例,左右便门丶左右掖门全开,所有同僚请排成四行,不分哪个衙门,依次验腰牌。

先来先验牌,不要插队,不要喧闹,否则的话拉你出来,最后才放你进去。」

十几位大嗓门军校,举着铁皮大喇叭,来回地喊着。

「进去后找到各自衙门的木牌,排队领取俸禄。记得拿好腰牌和手帐,缺一不可。」

上千官员在吆喝声中,迅速排成了四排队伍,举着腰牌。

四十几位军校站在左右便门和左右掖门两边,仔细地验过腰牌,随机问两句话。

「你是吏部验封清吏司的,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叫什麽名字?」

一般都能答得出来,随即被放进承天门。

进了承天门,里面空荡荡的空地上,树了二十多块木牌,足足两人多高,隔着老远就能看到。

「户部。」

「礼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