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十六颗人头?少了!(1 / 2)
在魏忠贤遇刺,闹得扬州鸡飞狗跳时,京师却十分安静,仿佛暴风雨到来前那般宁静。
在西苑紫光阁正阁里,朱由校坐在上首,曹化淳和刘良相站在身后,毕自严丶刘国华(汪文言)丶朱大典丶何腾蛟丶卢象升丶王家桢丶凌蒙初分坐两边,尤大富和刘若愚站在旁边,听户部主事丶制置司经济厅长芦盐业公司主事堵胤锡在做汇报。
「皇上,臣首先建议,长芦盐业公司当改为天津或渤海盐业公司,总部改迁在天津。」
「说说你的理由。」
「皇上,长芦盐政下辖盐场遍及滦州丶天津以及河间,但是最大的仓库和转运中心在天津,皇上规划的海盐相关的化工厂,也在天津,臣觉得,为了就近管理,迁至天津为上策。
迁移后,也当改名,以正视听。」
堵胤锡,先世为淮阴人,后祖上迁居宜兴,有出任过镇江卫指挥佥事丶南京兵马指挥使副指挥等武职。
隆庆年间,家道中落,其祖父堵佳寄属于旁支,与嫡脉纠纷,被迫迁居武进县夹山之麓十房街村,寓于岳父王心崖家。
堵胤锡出生在那里,十一岁父母双亡,只好投靠岳父陈大懋。
陈大懋贫而好义,资助他成家。
为了养家糊口,堵胤锡少年就出来经商。
为人聪慧干练,强毅敢为,展现出极高的经商天赋和才干,短短数年聚得不小的财富。
做生意的同时也不忘读书,县试丶府试皆过,但院试被黜。
后经岳父陈大懋托付好友,拜在马世奇门下。
马世奇父亲马希尹,太仓训导,「东林八君子」叶茂才的门生。幼年好学而有文名,天启初年中举人。
凌蒙初父亲曾任常州同知,与马希尹结为好友。因此凌蒙初与马世奇是世交,自然也认识堵胤锡,知道他的才干。
冯梦龙丶凌蒙初北上策划营救好友汪文言丶恩师熊廷弼,堵胤锡也感于忠义,跟着一起北上,为他们出谋划策,帮凌蒙初把套版书卖遍山河各州县,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持。
朱由校招揽了汪文言,也与冯梦龙丶凌蒙初丶堵胤锡一一对言,招揽了他们,成为兴明会骨干。
朱由校点点头,对堵胤锡说:「就叫天津盐业公司吧。朕听闻你短短一个多月,当机立断,颇有收效?」
「回皇上的话,臣只是谨遵皇上的教诲和指点,逐一行事。
这一个月余,臣坐船走遍了富民丶海润丶越支丶惠民丶石碑丶严镇丶兴国丶富国等八个盐场。
发现这些盐场破旧不堪,有的盐场甚至废弃晒盐场,继续煮盐。」
朱由校眉头一挑,「晒盐有史记载,是前宋莆田人陈氏发明。
前元和本朝,各海边盐场有煮有晒。
嘉靖元年,山东海丰盐场改有煮有晒为全晒盐,并完善工艺,效率数十倍于煮盐,此后大明海边盐场悉数改为晒盐,怎麽还继续煮盐?」
「回皇上的话。煮盐必须用到柴火和铁锅。柴火是每日必需,而铁锅被盐卤所浸,需要不时更换。
用煮盐法,盐户盐丁就必须找盐场大使购买柴火和铁锅,又受一层盘剥。
盐大使叫盐卒把控盐场出入要道,严加盘查,除了严查私盐,也不准其他人私贩柴火和铁锅入盐场。」
朱由校冷笑几声,对左右说:「看到没有!国事就是这样败坏在这些人手里!」
他转头看向堵胤锡,「说说,你准备如何整饬?」
「刹住歪风邪气。」
「如何刹住?」
「皇上,臣觉得这等歪风邪气,必须严惩才能以儆效尤!」
「如何严惩?」
「人头。」
毕自严捋胡须的手猛地一定。
这位堵胤锡不仅精明能干,还杀伐决断,有果决之气,更勇于任事。
要是久于宦海的官吏,肯定不会如此直白说借人头以正风气,只会说徐徐图之,以稳为上。
这或许就是皇上另设制置司,徵辟干练睿智丶勇于担当的「新人」为官吏的原因。
朱由校盯着堵胤锡,问:「人头,多少人头?」
堵胤锡迟疑了一下:「皇上,长芦都转运盐使司共有四个盐课提举司,有提举一人,同提举一人。是为首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