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 难道又要朕承担下这一切?(2 / 2)

加入书签

吏部尚书崔景荣丶礼部尚书薛三省丶兵部尚书高第丶刑部尚书李养正丶添注尚书*周应秋丶工部尚书黄克缵丶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宗延,以及五位左侍郎和两位左右副都御史,相继赶到。

李宗延上前一步,拉住李起元的手,「李兄,你受累了!」

崔景荣在一旁恨恨地跺脚,「那些孽障,不体谅朝廷,也不体恤李尚书的一片苦心。」

说着也挽着李起元的手:「李兄,你替我们受累了。」

李起元浑浊的眼睛在李宗延和崔景宗脸上闪过,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老夫身心疲乏,已经挑不起户部这副重担。」

崔景宗连忙说:「惺原兄,国事艰维之际,你为何轻言放弃呢?朝廷和户部,怎麽离得开你?」

李起元摇了摇头,「老了,老夫老了。户部有陈侍郎,现在景会(毕自严)也回来了,他也胜任此职。」

崔景宗吃不准李起元话里的真实意图。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话里的真真假假,只能靠猜了。

你个老夫子,是打着以进为退的主意呢?还是真有心致仕?

新旧尚书交接需要些日子。旧尚书撒手不管,爱咋咋地!

新尚书不认帐,前任挖的窟窿,凭什麽要我来填。

等掰扯清楚,黄花菜都凉了。

不行,你不能致仕,至少要把内库的银子要到了再走。

正要说什麽,刘若愚来到侧阁门口:「曹公,诸位老先生,尚书丶总宪和侍郎副宪,皇上叫进。」

「走,面圣去。」曹化淳一马当先走在前面。

进到正阁,顾秉谦第一,众臣依次唱名,然后曹化淳跟在袁可立和毕自严后面唱名。

「都起来。

曹大伴终于回来了,朕左盼右盼,司礼监你要替朕看起来。

袁可立丶毕自严,朕一直想见你们二位。今日终于见到了。且在一旁坐着旁听,这事谈完,朕有事与你们说。

朕性子比较急,喜欢连轴来。」

说完这些话,朱由校来到李起元跟前,挽着他的手,诚恳地说:「瞻予公,你受委屈了。你是在替朕受过啊!」

李起元双目噙着泪光:「臣得皇上这句话,粉身碎骨也值得了。只是臣老了,挑不起户部这千钧重担。

臣向皇上请辞,请另派贤良能臣执掌户部。」

朱由校扶着李起元,扶他坐下,「瞻予公,不着急请辞,遇到难题,我们君臣想办法解决。

一一解决了,这路也就畅通了。

而今国事维艰,瞻予公,我们君臣就多吃点苦头,一起熬一熬。」

说着朱由校站起身,扫了一眼众人。

「诸位都是大明柱石,朕的股肱之臣。现在朝廷遇到困难,大家坐下来一起合计合计。

瞻予公,现在户部还差多少银子?」

李起元答:「回皇上的话。今年的夏税刚解到太仓,臣还没捂热,哗啦一下子就全没了。现在秋粮还早,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京里文武百官们的俸禄,四丶五丶六月,足足欠了三个月。

太仓空空如也,其它库里也没东西,能搜刮的都搜刮乾净,就连工部的节慎库,臣也带人去搜过,只剩几千块石头和砖块。」

朱由校点点头:「那确实不能用,石头和砖块,怎麽折色?」

「皇上,今年按照预算,需要发放京师九边官吏军兵饷银三百九十八万六千二百四十一两。

夏税发放了一百九十六万两千三百一十二两,秋后还需发放二百零二万九千三百二十九两。

其中欠京师文武百官俸禄,三十八万六千四百七十二两。而现在太仓还有四千二百一十九两银子...」

大家听到最后一句,「太仓还有四千二百一十九两银子」,都默不作声,沉默声震耳欲聋。

朱由校脑子也是嗡嗡的。

大明王朝,硕大的一个国家,国库现在只剩下四千二百一十九两现银。

这等于是一夜之间,造就了多少位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啊!

只要你家里有超过四千二百二十两银子,你就比大明王朝富,妥妥的富可敌国!

朱由校扫了一眼,看到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自己身上。

麻蛋的,难道又要朕承担下这一切?

内库的银子,朕也没焐热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