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一章 朕,一刻也不敢忘啊!(1 / 2)

加入书签

天启五年六月初十拂晓,天色发青,朝阳还在地平线蓄势待发。

准备妥当,终于要离京出镇山海关的孙承宗,带着助手孙元化丶梁廷栋丶方震孺,幕僚茅元仪丶熊廷弼丶王化贞,按例来到承天门,叩阙辞陛。

几人纷纷下了轿子,聚在承天门,从朦胧晨色中走出一人。

「可是孙督师一行人?」

「正是,啊呀,是刘公公啊。」

来人正是司礼监随堂,内直房经管机要文字太监刘若愚。

孙承宗看清楚是他,不由微微一惊,「刘公公在这里候着,可有什麽事?」

「咱家奉诏,带你们去一处地方,请跟着来,少问便是。」

孙承宗没有迟疑,带着孙元化等人,跟着刘若愚进了承天门左掖门,又穿过午门左掖门,过左边金水桥,进了连通西苑的左振门。

进去是灵台和宝钞司,现在是制置司办公场所,一早就看到有杂役在出入洒扫,还有十几人排成方阵,在空地里蹦蹦跳跳,像是在打拳。

为首的那人看到孙承宗,连忙上前拱手见礼。

「学生卢象升见过孙督师。」

「原来是卢建斗啊!」

孙承宗认识他。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天启二年在殿试中以二甲二十五名获赐进士出身。

其后观政于兵部。

天启四年,授户部贵州司主事。

而今是兵部员外郎兼制置司训练厅主事。

前面那个官职是用来领俸禄的,后面那个才是他真正的职务差遣。

皇上赞他文武双全,勇谋干练,于是调到制置司训练厅,协助训练厅都监萧如薰主持编练新军。

现在在等粮饷以及从各地选调的良将到位。

粮饷!

想到这个词,孙承宗心里不由万分沉重。

「建斗这是做什麽?」

「回督师的话,学生昨晚轮值,身后这些同僚同为轮值。早上我们按例出早操,活动筋骨气血。」

「晚上还要轮值?」

「是的,皇上说制置司专司平辽要事,而军机要事不会分白天黑夜,所以下旨定例,制置司每晚必须有各局厅堂官一员轮值,其馀军机处丶参谋局等要害部门,必须分出一定人手轮值。」

「原来如此。老夫还有事,先走一步。」

「督师慢行,诸位慢行。」

孙承宗带着众人,排成一行,跟着刘若愚,穿过第二道门,进到西苑里面,沿着湖边小路,在影影绰绰中走动。

东边逐渐发白,头顶上的天青色更加淡,仿佛下一刻就会旭日东升。

前面看到一座连翩阁楼出现在湖边,进来过的孙承宗丶孙元化丶梁廷栋丶方震儒和熊廷弼丶王化贞,认出那是紫光阁。

皇上要亲自接见我等,为我们壮行?

孙承宗等人心里正揣测着,前面的刘若愚却带着他们绕到另外一条路,走了一会,看到紫光阁的后阁,那里目前是朱由校「寝宫」。

怎麽来到这里?

刘若愚停下脚步,对孙承宗等人说,「孙师傅,诸位,我们在这等着。」

怎麽在这里等?

皇上葫芦里卖的什麽药?

天色更明,已是拂晓,离日出天明只差一步之遥。

两位内侍出现在后阁正门,站定立直。

一位手持手鼓,用鼓槌敲响,冬冬鼓声在清晨的寂静中格外响亮。

孙承宗等人面面相觑,这是干什麽,给皇上叫起吗?

只是给皇上叫起,让我们在旁边看什麽?

难道等着把皇上叫起来,我们再进去参拜辞陛?

这麽早就起来,对于一般年轻人来说,属于很难得。

对于养尊处优的皇上更是难得。

神宗皇帝丶光宗皇帝什麽时候能起床,有时候还真不好说。

因为你要这麽早起来,必须晚上不能瞎折腾,不能沉溺酒色之中。

皇上叫人这麽早叫起他,已经十分勤勉了。

不想鼓声刚落,吱嘎一声,阁门打开,朱由校一身箭衣便服,发髻包了一块布,就这样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地站在门口。

另一位内侍上前,用洪亮清脆的嗓音大声问:

「天启皇帝!你忘了皇祖被欺丶辽土被窃的大辱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